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后来,罗西尼自己谈到这部歌剧时曾这样幽默地说道:“我原以为观众看完我的歌剧后,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疯子。
但结果他们表现得比我还像一个疯子。”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不但在1813年的首个演出季大获成功,而且还挽救了圣·贝内代托这家老牌歌剧院,使其免于破产。
在威尼斯获得的成功似乎成了通行证。
在这之后,《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迅速流传到意大利各地,所到之处都大受欢迎。
没过多久,德国和法国也分别上演了这部喜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也因此成为第一部在意大利境外上演的罗西尼歌剧。
借着这部歌剧,罗西尼的声望又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是罗西尼的第一部喜歌剧杰作,也是19世纪初意大利喜歌剧类型中的代表作。
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歌剧艺术宝库中最优秀的喜剧杰作之一。
《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是罗西尼喜歌剧创作的一个分水岭。
首先,罗西尼很早就产生了对风靡17、18世纪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进行改革的想法。
到1812年创作《试金石》和《软梯》等喜歌剧时,罗西尼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喜歌剧的传统形式。
在翌年创作这部《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的实践中,罗西尼更是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喜歌剧和意大利正歌剧(严肃歌剧)这两种歌剧类型,使其明显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喜歌剧,同时体现出两种不同类型歌剧的风格特征。
这种摈弃陈旧俗套的大胆创新,为19世纪初已落入窠臼的意大利喜歌剧带来一股新风。
在罗西尼之前,还从来没有哪一位歌剧作曲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娴熟的手法,将喜剧元素与严肃内容完美地混合在一部歌剧中,并形成一种早期浪漫主义的新的艺术风格。
其次,在《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罗西尼向观众展现了他娴熟运用意大利和土耳其两种风格迥异的音乐的才能。
对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欧洲作曲家(也包括剧作家)来说,东方的土耳其是他们特别喜爱采用的表现异国情调的元素(和题材)。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先是中世纪的欧洲出于对异教徒的怨恨,对东方的伊斯兰世界发动了长达200年的数次十字军东征,然后是土耳其人的崛起使包括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在内的大片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强大统治下,受到土耳其庇护的地中海海盗猖獗,严重打击了欧洲的海上贸易。
为巩固从中东到北非的势力范围,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数任统治者都对欧洲(特别是维也纳)发动战争进行报复。
到了18世纪中后期,也就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那个时代,情况又开始倒转。
1788年前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凯瑟琳大帝)联手攻打土耳其。
欧洲和土耳其这种长达几百年的相互争斗,成为西方作曲家们(和剧作家)特别喜欢表现的题材,常常被拿来用到他们的作品中。
在《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罗西尼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擅长创作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和营造管弦乐队效果的魔术大师。
他采用美声唱法和华丽的花腔咏叹调,丰富和美化了旋律,曲调优美典雅,音乐充满了机智与诙谐。
同时,罗西尼大量采用异国情调的音乐主题,全剧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色彩。
他还大胆采用了一些十分明快而又极不寻常的节奏,表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继他在1812年的《试金石》终场音乐中第一次采用了“渐强”
的手法之后,他又在这部喜歌剧中再次使用这一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管弦乐队的效果,乐队的配器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加上剧中人物个性鲜明、场景鲜活生动、情节发展紧张而富有戏剧性,使《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成为喜歌剧中的保留剧目,一直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常演不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