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此时,德国出生的小提琴家兼音乐会经纪人扎洛蒙(PeterJohannSalomon,1745—1815)从英国回来,委托海顿创作6首交响曲和其他一些小型作品,并邀请海顿去伦敦演出,于是海顿欣然接受。
从1791年1月1日起,海顿开始了他第一次伦敦之行,直至1792年6月。
这次伦敦之行,海顿一共创作了6首交响曲,即第93—98交响曲,这6首交响曲与后来他在1794年2月到1795年8月第二次伦敦之行创作的6首交响曲(第99—104)一起,合称为“伦敦交响曲”
或“扎洛蒙交响曲”
。
为此,扎洛蒙前后分两次,每次200英镑,一共向海顿支付了400英镑购买这些交响曲的出版权和改编权。
出于商业演出的需要,到1797年9月底,身为音乐会经纪人的扎洛蒙将海顿的全部12首“伦敦交响曲”
亲自改编成钢琴三重奏,以满足伦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的业余演奏家市场的需求,所有改编曲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两次伦敦之行成为海顿创作的新的动力和源泉,所作的12首交响曲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老龄作曲家创作所普遍具有的成熟的情感深度。
在这12首“伦敦交响曲”
中,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Hob.1:94)是海顿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是现代音乐会上演奏最多、录音最多的交响曲之一。
该曲1791年作于伦敦,1792年3月23日首演于伦敦汉诺威广场音乐厅,由海顿自己坐在古钢琴的位置上指导演出。
扎洛蒙本人非常喜欢这首交响曲,他在1796年将第94《惊愕》和第96《奇迹》两首交响曲改编成两首钢琴三重奏,他本人亲自演奏小提琴。
《惊愕》的标题不是海顿自己写的,而是后人给这首交响曲起的别名,这源于海顿经常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开一些幽默的音乐玩笑。
在这部交响曲里,海顿在第二乐章开始一段十分典雅安闲的主题之后,突然让整个乐队齐奏出一个伴有定音鼓的强烈合奏,之后,音乐立刻又回到前面平静的状态,就好像任何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让听众十分震惊和莫名其妙,所以后人给这首交响曲加了“惊愕”
这样一个形象的绰号。
在德语国家,这部交响曲也被称为《击鼓》交响曲。
海顿的“伦敦交响曲”
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几乎所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有一个慢板做引子,这些慢板引子在相当大程度上扩展了这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乃至整个交响曲的范围,大大加强了第一乐章音乐结构之间的戏剧性的对比作用,这已经成为海顿后期交响曲创作的准则之一,《惊愕》交响曲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乐章是如歌的柔板——很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单主题的乐章,一开始是一个很抒情的柔板(引子),前面的几小节与他第二次伦敦之行创作的G大调第100《军队》交响曲(Hob.1:100)第一乐章的慢板引子几乎如出一辙,像是“姐妹篇”
。
引子所用的主题材料与后面奏鸣曲快板的主题似乎存在某种联系,但主要是通过同一个主题大小调的变化形成对比。
在奏鸣曲快板部分,音乐立即进入暴风雨般的展开部,似乎出现了“两个”
并行对比的主题,“主要”
的大调主题表现出一种兴高采烈般的情绪,始终影响支配着“次要”
主题(实际上是前面大调主题的属音),这种发展虽然是简单的、非对立的,但却一直保持,并随着互为补充而加以变化。
第二乐章是行板,变奏曲式,C大调。
这个慢乐章是一个在C大调的次属音键上的24节拍的主题与变奏,音乐以温柔的弦乐开始,旋律朴素而充满温情。
海顿或许是想让这个乐章听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主题采用了脍炙人口的古老的法国流行儿歌“妈妈,请听我说”
(Ahvousdiraijemaman,现代英语儿歌《小星星》也采用此旋律)的变体。
乐章行进到第16小节处,整个乐队突然发出一声强烈的和声,也就是令人“惊愕”
的那一下,用海顿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会使女人们尖叫起来”
。
随后,音乐又回到先前温情安静的意境中。
紧接主题之后的是在小调上的四种不同的变奏,先是第一小提琴部16分音符的装饰变奏,其次是小号和定音鼓在C小调上的强烈变奏,第三变奏是第一双簧管和第一长笛的独奏,最后是以上三种变奏的相互交替重复的变奏,配器与和声色彩十分丰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