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两个迥异的美学原则在连续不断的对立与融合中进行“竞赛”
,让奔腾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严谨的巴洛克形式中自由驰骋,两种思想激烈碰撞,最终使Op.8在对立中实现统一,达到了一种美学上的“平衡”
。
1728年,音乐出版商勒·塞内出版了维瓦尔第最后一套重要的小提琴协奏曲集——《里拉琴》Op.9,这套协奏曲集仍由两组各包含6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专辑组成,共12首。
全套除了降B大调第九协奏曲(RV530)采用了两把独奏小提琴外(虽然名义上是为两把小提琴写的协奏曲,但实际上是一首三重形式的大协奏曲,担任独奏的两把小提琴在一把大提琴的支持下轮流交替表现主题动机),其余的11首协奏曲全部为一把独奏小提琴、弦乐队和通奏低音所作,其中第六协奏曲(RV348)和第十二协奏曲(RV391)这两首的小提琴独奏部分均采用了“变格定弦”
(不按照常规定弦,往高或往低调一个音,这样可以取得特殊的和弦效果和音色变化,也可以扩大音域和音量)的表现技法。
这套《里拉琴》Op.9是维瓦尔第献给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CharlesVI,1685—1740)的礼物。
维瓦尔第大约是于1720年代中期在维也纳停留期间与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认识的。
当然,连接他们二人的纽带毫无疑问是音乐。
查理六世是一位对音乐事业十分狂热的君主,他不但是业余键盘乐器演奏家,也是活跃的业余作曲家,这一点给维瓦尔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根据一份记载了两人于1728年在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的特里雅斯特(Trieste)会面的报告所称:“皇帝就音乐问题与维瓦尔第交流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说,查理六世在15天中私下里对维瓦尔第所讲的话,比他在两年中对他的大臣们讲的话都要多。”
由此可见这位皇帝热爱音乐的程度。
维瓦尔第以《里拉琴》命名的协奏曲集实际上有两套,两套同名的《里拉琴》协奏曲集中只有一首协奏曲是相同的。
这套Op.9在时间上比另一套稍晚,音乐上不但每一首的作品质量都很均衡,而且也比稍早的那一套更引人入胜和富有创造力。
关于这套《里拉琴》Op.9,维瓦尔第作品全集目录的编纂者、当代丹麦音乐学家彼得·罗姆用下面这段评论对这部作品做出了比较中肯的概括:
从音乐上说,维瓦尔第的Op.9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最有意思的音乐遗产。
首先,《里拉琴》Op.9是自《和谐的灵感》Op.3问世以来,维瓦尔第的协奏曲风格不断发展演变的最直接的结果,虽然Op.3中也有为一把独奏小提琴所作的协奏曲,但是这套协奏曲集基本上源自于为两件或多件独奏乐器而作的老式的大协奏曲。
虽然不可否认Op.3的音乐质量很高,但坦率地说,它们并不复杂,尤其是在形式上。
另一方面,在Op.9中,可以看出维瓦尔第协奏曲风格全面古典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从Op.4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他大多数器乐作品的典型特征,即:三个乐章的结构形式,快乐章中利都奈罗和独奏段落轮流交替出现所构建起的微妙平衡,慢乐章经常表现出的那种沉思的性格、和谐的、具有韵律结构的主题等。
虽然这12首小提琴协奏曲都体现出无数的维瓦尔第式的典型特征,但这些协奏曲远非千人一面那样雷同化,反而每一首都试图尽量表现出维瓦尔第音乐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惊人而丰富的创造性。
从这一点来看,维瓦尔第的Op.9是一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作品。
综合起来,维瓦尔第的《和谐的灵感》Op.3、《异乎寻常》Op.4、《和谐与创意的试验》Op.8和《里拉琴》Op.9这四部小提琴协奏曲集是他留给世间的最重要的音乐遗产之一,也是整个18世纪音乐遗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18世纪当之无愧的协奏曲大师,维瓦尔第对协奏曲这一体裁的发展以及后来的演变直至成型贡献巨大。
他对古典协奏曲的贡献首先是利用形式与节奏的对比,将“快—慢—快”
三个乐章的结构布局固定了下来,使之成为以后200年里独奏协奏曲所遵循的标准。
特别是他在小提琴协奏曲中率先固定采用“利都奈罗”
(反复)的形式,即:在独奏小提琴奏完一个段落后,整个乐队再重新合奏一遍这个段落,并通过不断改变伴奏的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通奏低音),实现了使“利都奈罗”
(乐队反复陈述的这一段落)与独奏小提琴的独奏段落交替出现这一新奇效果。
这种把“利都奈罗”
和独奏段落并列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推动了独奏者的炫技性表演。
另外,在维瓦尔第所作的各种独奏乐器协奏曲特别是以Op.3、Op.4、Op.8、Op.9为代表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一头一尾的快乐章总是表现出具有冲击性的节奏和变幻无常的音乐主题,令人难以忘怀;中间的慢乐章则往往表现为一首代替了人声的抒情性的独奏乐器的咏叹调。
热情的气质和澎湃的**,使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一种永不歇息的活力,它们丰富的色彩变化、毫不矫揉造作的抒情性和简单朴素的戏剧性,成为18世纪协奏曲通行的语言和范本,被同时代人所推崇和仿效,也为莫扎特、贝多芬等后世作曲家的协奏曲创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