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可修改答案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简介
banner"
>
一、RCAT优势分析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AT)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在过去的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在,美国的许多大型考试,如学术能力测验(SAT)、托福等大型测验已经实行了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CAT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项目反应理论为基础的传统CAT,另一类是以认知诊断为基础的CD-CAT。
相对于传统纸笔测验,CAT的目的在于为每个被试建构一个最优测验,可以给出难易程度与被试能力水平相匹配的题目,既保证估计精确度的同时又能节省答题数。
然而,伴随着CAT的快速发展,CAT本身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例如,从被试的角度出发,CAT较之纸笔测验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不允许被试修改答案。
对于习惯了测验中可以修改答案的被试来说,不允许修改答案的CAT(简称传统CAT)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测验形式。
可修改答案CAT(RCAT)的优点显而易见,首先,从被试的角度出发,允许修改答案的测验形式更符合他们的测验习惯。
Stog(1997)指出在传统的纸笔测验中考生可以任意修改答案,不允许修改答案无疑剥夺了考生犯错的权利。
Vispoel,Henderi和Bleiler(2000)调查发现有85%的被试表示希望在测验中拥有修改答案的机会,如果是高风险的测验这一比例会更高。
尽管在测验中被试修改的题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提供可修改的机会本身就会减少被试的考试焦虑,人在高度的紧张焦虑状态中犯错的机会往往也更大。
Olea,Revuelta,Ximénez和Abad(2000)比较了两组参加CAT的被试前后焦虑水平的变化,实验发现参加RCAT后被试平均焦虑水平下降了0.91。
参加传统CAT后,被试平均焦虑水平上升了0.51。
而且参加RCAT一组被试的答对比例显著高于另外一组。
其次,从主试的角度出发,检查并修改题目后的CAT更能够反映被试真实的能力水平(Steven&Wise,1999)。
陈平和丁树良(2008)指出不允许被试修改答案将会增加测验的误差。
例如,一些高水平的被试答错了本来完全有能力答对的题目,由于没有修改答案的机会他们的能力会被低估;相反,如果某个被试没有能力答对某个题目但却猜对了,又不允许修改,他的能力会被高估。
最后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看,因为人类总是经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才能最终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所以允许修改答案的测验更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习惯。
二、RCAT目前存在的问题
但是也有学者担心RCAT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首先,允许被试修改题目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CAT的效率,但增加了测验成本(Stog,1997;Vispoel,Rog&Bleiler,1999)。
Vispoel等人(2000)研究发现与传统的CAT相比RCAT平均测验时间增加了37%~61%。
此外,传统的CAT根据被试的每次作答反应,按照信息最大化原则选出一系列“最优”
的题目。
但是如果增加可修改答案的选项,修改之后会导致被试一系列能力估计值发生改变,造成题目与能力估计值不能“最优”
匹配,从而增加了能力估计的误差,降低了估计的精度。
其次,RCAT的另一个问题是担心被试会使用“作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