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知奈尾子习于穿梭于古典、爵士乐和流行乐之间,她的《道》虽名为交响诗,形式上却倾向于音画或一幕幕的电影配乐。
她以一年四季递嬗作为作品的基础结构,以台湾少数民族在各个季节所演唱的歌曲旋律作为元素。
作品聆听起来,就像是一张又一张的美照不停翻页,终曲多少反应作曲家过客的心境,虽然好似抓住台湾的一点情味,伫足转身之后,风景随着音乐消逝。
法兰克《镜子与圆圈》以乐团、琶琵、大提琴组成铁三角。
琵琶与大提琴相互模仿,学习,在琵琶弹拨间,大提琴以拨奏相和颇富趣味,形成如同镜子反射的演出效果。
随侍在侧的乐团与琶琶和大提琴相呼应,带出室内乐般的融合声响。
这首作品,像似作曲家采风过程的心情写照,东西相遇间,抓取瞬间的惊喜与灵感,运用东西乐器铺陈脑海的记忆。
创作并非一蹴而就之事,以走一遭的短暂时间去咀嚼他地文化,进一步找到适合创作的元素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何台湾少数民族音乐、北管成为外国音乐家着手的重要素材,因为那些显而易见不同于西方的乐风,最能够赋予作品跨文化的标记。
此次的短暂游历,谱下的音符可视为先声,作曲家的创作若求从表象进入内在,仍待时间沉淀。
相较于外国作曲家提交的心得报告,台湾两位新生代作曲家的作品,有动听旋律,有层次架构,有巧思技法,独奏乐器大量炫技的铺陈,让曲子活灵活现效果卓著。
王乙聿和陆橒这两位作曲家,均熟稔国乐器的演奏,也专精作曲,勇于用新世代的眼光翻转国乐团。
王乙聿《库依的爱情》以排湾族的爱情故事为灵感,充满冒险精神,独奏家必须一口气驾驭短笛、梆笛和曲笛等,制造男女对话不同的声响。
吹奏上,独奏成功移植西方长笛的技法至中国笛上,同时大胆将爵士的节奏置入乐曲当中,在乐团首席、笛子演奏家刘贞伶神乎其技的演奏下,外国音乐家开了眼界。
陆橒的《弄狮》,以传统技艺为灵感,作品以三把不同音高的唢呐,搭配乐团仿真的音效,将“点睛”
、“醒狮”
、“蜂炮”
等情境刻画得栩栩如生。
唢呐独奏家由目前在台湾艺术大学攻读硕士的曾千芸担任,她是年初国乐团通过比赛对外征选的年轻好手,个儿小小,却像小钢炮般,台风稳健,爆发力强大,透过循环换气,各式滑音、打音等成熟的演奏技巧,以高度戏剧性的诠释,完成了一场音乐弄狮秀。
“旅人乐记·台湾”
是台湾国乐团诉说台湾美好音乐故事的开端。
在王乙聿与陆橒身上,我们听到台湾新生代作曲家的能量及对自我文化的追寻与自信,期待他们更高、更远的发展。
至于来自外国的作曲朋友,期待他们再来走一遭,进行更深度地停留,在抒情写景之余,进一步带来更深刻的音乐文化印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