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纽约时报》乐评人曾对她的谦虚或者说“少了一根筋”
感到心疼,认为她尚未沾染歌剧女伶的娇气。
当被问起多尼采第“三皇后”
歌剧—“AnnaBolena”
、“MariaStuarda”
和“RobertoDevereux”
,她说“这三个角色需要非常好的歌唱技巧,我的技巧还不足以胜任”
。
进一步被问到有什么不足,她又老实说“我的呼吸控制没那么好”
。
至于她对贝里尼《诺玛》的看法,“那很难,而且需要唱得完美,之前我在大都会歌剧院的CD店听到一个完美的声音,一看是女高音苏莎兰唱的诺玛”
。
她甚至说去年她一口气学了四个新角色,一路从多尼采第“唐帕斯瓜雷”
、马斯奈“曼侬”
唱到贝里尼“梦游女”
,因此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贝里尼《清教徒》时没有做好充裕的准备就上台了。
虽然各地邀约不断,她仍是马林斯基歌剧院的一分子,只要恩师葛济夫有什么需要,她随传随到,她在葛济夫指挥下发行了一张俄罗斯专辑,收录里姆斯基《沙皇的新娘》、《雪娘》、葛令卡《沙皇的一生》和柴科夫斯基《约兰塔》等歌剧选粹。
综观歌剧史,俄罗斯歌剧从未成为舞台主流,葛济夫长期以宣扬俄罗斯歌剧为己任,他促成马林斯基歌剧院和大都会歌剧院的合作和交流,在Philip录制系列俄罗斯歌剧录音。
他一手打造的涅翠柯,不仅要成为一等红星,更要成为俄罗斯歌剧的“女皇”
,而这位“女皇”
已获奥地利政府颁发荣誉公民称号,扩充了她的领地。
弗莱明声音差一点!
若说涅翠柯代表的是俄罗斯势力,3月刚结束首次台湾行的弗莱明(ReneeFleming,1959—)被视为美国势力的代表。
20世纪末美国出现女高音荒,纯正由美国出品,可以挑大梁的女高音屈指可数,弗莱明1985年获得大都会歌剧院歌唱奖,1988年以莫扎特《费加洛婚礼》中的伯爵夫人在休斯敦歌剧院大放异彩,1989年登上伦敦柯芬园,1991年首登大都会歌剧院,1993年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斯卡拉歌剧院,1995年获得Decca合约时,经验和曲目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也让美国乐迷看到来自本土的希望。
弗莱明的出线,可用时势造“美人”
来形容,她搭上唱片产业崩盘前最后一班列车,当时唱片公司手头上仍有可观的营销预算力捧新人,而她甜美的扮相也迅速在乐迷心中留下鲜明的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