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指挥和独奏家寻找舞台
乐团扣除平时的人事费用和营销宣传经费,对客席指挥和独奏家的邀请,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尤其是王牌人物。
因此,除非这些“贵客”
愿意降价,不然大多数的乐团只能“谢谢!
再联络”
。
据闻,小提琴家凡格洛夫日前就曾遇上美国乐团请不起,但大陆乐团爽快点头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危机的初期,有一群知名指挥坐领乐团音乐总监的高薪,被指为肥猫。
如果危机的状况继续恶化,恐怕肥猫得要自行减重。
此外,当乐团裁员或关门歇业时,团员何去何从?近年愈来愈多的欧美音乐家前来亚洲乐团寻找工作,开创职业生涯的其他可能。
小乐团的消失危机
目前真正挂牌停止运作的乐团,以地方性为主,小乐团的消失预期会对生态链产生影响。
当音乐系不断供给毕业生,总是要有输通的管道,如今管道缩减,自然发生失业潮。
另外,无论是独奏家还是指挥,经常是从“小”
乐团开始经营生涯,年轻指挥不怕从小联盟打起,终有机会打进大联盟,但前提是要有地方可以累积经验,有机会被看到。
年轻独奏家的生涯恐怕也会遭受波及,举例来说,如果一位独奏家一年要演出50场才能维持生活,当乐团减少,其受邀场次将受影响。
乐团调整体质拓市场
乐团如果持续高高在上,恐怕会被自然淘汰,因此可以看到,美国圣保罗室内乐团推出月缴5美元,只要音乐会开始之前有剩余票券即可进场聆听。
底特律交响乐团开始上网及下乡,每场音乐会在网上进行免费转播,除了在底特律市进行演出,还主动出击周边城镇。
美国许多乐团推出专属App,试图与新时代的观众接轨。
原创和委托制作递减
当年度预算减少之时,乐团对于新制作的投入,以及新创作的邀约,势必会调整过去习惯的节奏。
因此近年来,可以观察到两个趋势,由数个乐团或剧院联合委约新作品的比例提高,新创歌剧选择以小型室内乐团的形态呈现,且数量在增加中。
乐团淘汰赛
这波“动**”
可视为乐团淘汰赛,当乐团消失警讯出现之时,民众的反应,提供乐团好好思考存在价值的机会。
而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乐团,可见其营运模式的可取之处。
然而在欧美乐团力求生存之际,亚洲的乐团也不要太惬意,应该从中吸取经验。
就在欧美乐团力拓财源的此时,是否有些来自亚洲的资金,诸如中、韩等国,想借由赞助的手段,将乐团变身为“跨国企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