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一民营电影公司的生存语境变革(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民营电影公司的生存语境变革

banner"

>

(一)院线制带来的新生机

2002年,我国省(市)、地、县及其相应电影公司的影片发行权被彻底收回。

计划经济的标本——带有行政机关特点的省(市)、地、县电影发行公司的发行职能不复存在,这结束了区域行政垄断的计划经济发行体制。

[1]这场电影发行领域的革命,不仅打破了发行与放映之间的产业壁垒,改变了垂直层次的统购包销模式,也从根本上解放了电影的生产力,为即将到来的院线制的生存培育了新鲜的土壤。

院线制在组建初期,民营电影公司就跃跃欲试,积极响应市场号召,逐渐代替国有资本的实施主体地位,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平稳起步。

就民营电影公司而言,制胜的根本途径在于其资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电影的产业链中,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扩大规模。

相对于制片和发行两个环节,放映业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回报较为直观、稳定,因此快速引来了大批业内公司的资本聚集。

这些公司原本同时参与着影片的制片投资,具有一定的市场认知能力和品牌影响,在影院规模、影院选址等方面的资本注入相对理性和成熟。

针对城市本身的商业分布区域,影院投资投其所好,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兴建新式影院。

而所谓新式,是将原来单厅放映的影院纷纷装修成舒适、豪华的多厅放映,窗口售票改为计算机柜台式的售票,观众的观影活动也从电影消费悄然转向了影院消费。

其实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看电影”

这一行为早已被负载了更多的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电影观众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电影内容的娱乐性消费,而是显示出时尚购物、潮流社交的综合需求与趋向。

根据城市规模和地段的差异,一个多厅影院的投资额从500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而院线制改革政策的启动和整体数字技术的普及,将影院投资的技术门槛逐步降低,众多民营公司意识到影院建设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时间36条院线聚拢而至,形成了一支比较健康、公平并且自由竞争的队伍,这些院线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几百亿资产的行业大军,不断经历着复杂的市场考验。

初期组建的这36条院线,大部分是从省、市电影公司转型而来。

根据政府规定,每三年为院线与影院的一个签约周期,这意味着院线内部、院线和院线之间就会在每一个周期内进行不同程度的洗牌重组。

[2]这一规定从根本上保证了一个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投资新建影院的积极性,2004年国家专门下发了《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对2002年1月1日起正式营业的、银幕数3块(含3块)以上的新建影院给予先征后返国家电影专项基金的优惠政策,对影院改造实施贴息补贴、先征后返、一次性资助等政策。

2005年,首轮于2002年加入院线签订的三年合同大量到期,新一轮的整合重组再次展开,院线公司和营业影院进行了相互间的选择和重新选择。

在新一轮的院线资本整合过程中,吸引各方资金的进入,形成院线与影院间紧密的资本纽带联结,成为稳固院线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3]。

单靠与传统影院签约的模式,没有资产链接,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院线,因此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扩张、兼并等整合方式,参股、控股,逐步抢占新的市场份额。

如此一来,民营资本在放映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大,投资和收入日渐集中,保证了影片的最终市场效益。

到2006年,在国家文化产业的政策改变及对多厅影院建设的优惠政策激励下,国内资本市场特别是非公有资本参与现代影院建设的步伐加快,由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海外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建构的多元投资格局初步形成。

在2002年至2006年这几年间,上海联和、北京新影联、中影星美三家院线公司,始终处于国内票房收入的三甲地位,无论他们的品牌经营策略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无论是新建影城还是进行影院改造工程,究其成功的原因,都是在进行了缜密的区域消费调研后,贯注设计思维,不断地挖掘优势商圈,深度强化影院的品牌经营策略和服务意识,联手影片主创团队进行策略性的宣传攻势,品牌之间单一的票房业绩比拼也悄然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立体的、直观的、现代的整体观影感受的较量。

这种较量,事实上是从根本上带动了各品牌内部资本结构的不断更新。

新影联、中影、上影这三家公司作为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依据自己雄厚的国有企业实力,积极地参与了放映业的重建和整合过程,以参资、合资等方式参与影院的改造或新建。

同时,在中国加入WTO及签署CEPA等利好政策推动下,院线公司吸引到一些颇具实力的海外或中国香港地区的资本,使其在这一时期形成更加多元的经营模式,尤其在成本管理和经营策略方面愈趋国际化、标准化,为之后民营资本全面进入院线产业提供了参考的范本。

(二)应变与尝试

民营资本井喷式的电影投资热潮,不仅为电影票房带来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刺激了电影制作产业更加高效、高品质的完成进度,可以说正是民营资本的全面参与,才完善了整个放映业的资本结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影产业的整体复苏。

从2002年的875家影院,到2009年扩展为1687家,影院数与银幕数呈持续增长走势,这表明院线制的生存策略以及相应的院线公司的发展思路都已初步通过了市场的考验与认证。

此时,电影投资主体从稳固的四五百家突增到2010年的一千一百多家。

[4]而其产业背景往往都与电影不相关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掌珠令斗破之元素封神被抛弃的首领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一拳歼星从长生苟到飞升彪悍农女路子野在霍格沃茨淡定地喝红茶古代养娃日常封神之逍遥不二仙神话三国领主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全金属王座一出场就无敌的主角诸天演道炮灰女的另类修仙隐婚成神从种田开始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只要我死遁够快师兄他会读心我要做球王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