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新生代导演宁浩的小成本创意电影《疯狂的石头》、《无人区》,曹保平的超类型影片《李米的猜想》等,在影坛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当下中国电影人已不再继续纠结于作者论和通俗美学之间,而是思考如何拍出既有市场,又保证文化艺术内涵和制作水准的高质量影片。
在这些富有诚意的探索之下,市场出现了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特点的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电影题材,如新型主旋律影片、主流商业大片、中小成本创意影片、超类型影片等,电影的类型意识正悄然形成。
类型,是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4]这类影片产生于产业基础和市场观念下,一般形成了自身既定美学元素和创造规则,比个人构思、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迷恋和道德标准。
陆弘石主编的《中国电影:描述与阐释》将“类型”
理解为是有生命力的系统,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具有神话和仪式的功能,对观众表现出极度的重视。
[5]
主旋律影片的类型化,是当下主流电影的一个重要趋势。
学者郝建认为:主旋律电影转向商业电影的探索是一种承认大众选择的民主化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系统的内部对话。
[6]主旋律题材接受商业包装,借鉴和融入大量类型片元素,以历史叙述为主、注意和承认观众的观赏快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影市场,让主旋律电影变得更好看,成为推动创作观念修正的动因。
尹力导演作品《云水谣》,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影片,改通常电影略显遥远而虚无的古代背景为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背景,采用意识形态情感化的叙事策略,把复杂的政治情愫消解在富有较大感染力的爱情史诗之中。
同时,影片格外重视画面效果和明星等元素的运用,市场化成绩突出。
影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包揽了年度国内各大奖项,票房成绩也不错。
另一部代表作品是华谊兄弟投资的《风声》。
影片选择了谍战题材的类型构架,“杀人游戏”
故事结构和悬疑类型的创作模式,“酷刑”
成为看点之一,同样是全明星和模式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在观众和主流评价体系中都得到了肯定。
主旋律电影,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弘扬主流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也不遗余力地借鉴类型化的叙述方式,赢得更大层面观众的喝彩。
从其他电影类型的积极探索方面看,本土化的喜剧片成就较为突出。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系列、宁浩的“黑色喜剧”
《疯狂的石头》、“小成本恶搞喜剧”
《十全九美》等,商业元素齐备,娱乐精神到位,成为电影经济效益之争的又一批赢家。
同样出身民营的低成本创意影片《李米的猜想》,融合包括悬疑、黑帮、公路、爱情等多种类型片的元素,表现出较新的电影类型化的特征。
类型电影要求电影生产者用想象增加电影的吸引力以及票房收益。
对于电影工业来说,类型规则大于文化和美学规则,类型要求胜过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但电影艺术家的舞动的心智状态和个性化表达总是试图突破电影类型的拘限。
“以艺术作为美学原则的个性化电影创作和以商业作为美学原则的类型化电影制作观念之间,一直存在着深刻而又相互影响的矛盾,艺术美学与商业美学的冲突与融合共同构成了电影作为创意产业的基础”
。
艺术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是中国电影当下创作的一种融合趋势。
“中国的所谓‘作者电影’,早已为商业的潮流所动,由于大部分经费都来自于商业投资,因而这些艺术电影的创作,无论在题材选择、演员配置、叙述方式、视听风格等许多方面都要受到商业诉求的深刻影响。
‘作者导演’借助了商业资金形成自己的美学差异性,而商业投资则借助‘艺术电影’的差异性来打造时尚的流行文化商品。
艺术与商业、作者性与流行性由于资本的纽带而达成了某种妥协,形成了某种合谋。”
[7]
商业化的艺术电影表现出叙事性、观赏性增强的商业美学追求。
张艺谋、陈凯歌等国内知名导演的大片探索就是主要表现。
利用高科技打造或震撼或精美的画面、史诗格局、宏大叙事等都彰显着商业美学的基本诉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