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光线传媒的诞生与发展
banner"
>
1998年,光线传媒成立。
经过16年发展,从最初的资讯节目制作公司到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并且凭借旗下子公司光线影业的骄人业绩,一跃跻身中国影视公司的第一梯队。
业务上,它不仅拥有实力雄厚的节目生产团队,制作了诸如《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等日播资讯节目,也整合了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营销方案,通过承办诸如演唱会、歌友会、音乐风云榜年度评奖,以及“华表奖”
、“金鸡奖”
、“百花奖”
、“导演协会奖”
、“百合奖”
等多种国内电影奖项典礼,在内容生产、平台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与人脉资源,是当下国内融合众多业务、发展最为稳健的文化传媒集团之一。
在建立之初,光线就力图改变传统民营电视公司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小作坊”
经营模式。
它是国内第一个将电视节目生产、传播纳入完整的工业化流水线的传媒公司,采用了专业化分工的内容生产模式,迥异于当时传统电视机构中不同栏目各自为政、资源独享的制作体系。
这被认为是光线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背景:产业改革和市场供需
1999年,中国第一个日播娱乐资讯节目《中国娱乐报道》(现《娱乐现场》)诞生,光线传媒作为这一节目的生产者,开创了中国娱乐经济的先河。
此前在国内还没有娱乐资讯播报节目。
无论是爱好者还是文艺从业者,都是通过纸媒报道的犄角旮旯来了解当下文化艺术圈的动态。
同时,在当时的电视新闻节目里,文艺方面的报道往往只会占据一条,通常是关于一些画展、文化交流活动的主题概说,鲜有这些活动主要参与人员的新闻,无关于从业者,当然称不上是真正的娱乐新闻。
电视对娱乐讯息的天然忽视,显然与早期中国电视的定位息息相关。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广播电视就被定义为一种宣传工具,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定义下,电视的媒介属性和功能被无限隐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体制与观念不断更新确立,人们逐渐发现,媒介不仅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也具有其作为产业的天然属性。
对媒介经济属性的重新考量,使彼时民营电视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客观上也加速了民营传媒公司的崛起。
光线传媒正是在如此背景和恰当的风向标下进入传媒娱乐领域的。
传统传媒机构的产业化改革,促使产业链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
但是,传媒媒介资源非个人或者单位所有的这一特征,仍是无法规避和改善的一环。
内容的制作需要动用并权衡太多的资源,直接导致许多方案胎死腹中。
新兴节目的孵化,民营力量的突围,由此种下根因。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四级办台”
方针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1]这一方针在催生大量地方电视台、省台乃至上星卫视的同时,并未顾及当时电视媒介生产力薄弱的客观现实,进一步引发了节目源的供需矛盾。
作为传统传媒机构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但相对薄弱的内容,生产环节成为众多民营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他们在节目前期调查、节目后期策划及生产、制作、广告投放与宣传等相对开放性的业务上具有优势,而且众多陷入无米之炊窘境的电视台也非常乐意由其提供相关资源,填补节目空白或薄弱环节。
需求决定市场。
这一客观现实给民营传媒公司做电视节目供应商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