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发行方一般在可分账票房中提取2%-6%作为发行代理费。
这样来看,最终回到制片方(投资方)手中的分账比例约为票房总量的13。
也就是说,对于一家电影投资制作公司来讲,一般只有票房收入达到投资金额的三倍以上,才有可能获得盈利。
即对于一部投资1000万元制作的电影,票房只有突破3000万元才有可能获得盈利。
通过电影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和多方合作的生产关系可以看出,纯粹投资电影而不去运营、宣发以及经营电影院,将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投资制作一部电影的盈利,再多也只是一时的收入,不能长期支撑。
扩大再生产不仅需要扩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和利润收益,更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外部环境,一个成熟完善的产业链结构。
对于一个想真正走在产业的金字塔顶的企业来讲,完善产业链是必要且首要的工作。
在电影的营销时代,只有打造制、发、放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才有可能以最低的风险得到最高的收入。
在进行融资募股的同时,王中军意识到了完善产业链的重要性。
在衡量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后,华谊公司在经营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始构建产业链,企图通过构建打造一个真正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娱乐王国。
1.明星经纪——演艺公司
电影明星是电影生产中重要的一环。
在很早的时候王中军就意识到了明星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如果一部影视作品没有名演员的加盟,电影的号召力将会大打折扣。
而王中军对于演员经纪进行投入可谓步步为营。
明星需要包装,更需要推广。
华谊兄弟在明星艺人的包装上推行影视经纪人制度。
经纪人制度意味着对明星艺人的全面责任,如果本公司的员工明星要接其他公司的戏,公司会主动为其寻找适合他的角色,甚至为他量身订造角色。
华谊兄弟的艺人经纪公司从中收取一部分提成,但提成的比例却并不像日本、韩国的明星经纪公司那样多,这带给艺人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
明星经营是华谊兄弟在最开始就铺垫的一手妙棋。
在产业化语境下,明星是品牌的最佳保证,也是受众的购买和消费所指向的终极目标。
在明星的配备上,华谊兄弟的艺人储备从最初的几个人、几十人发展到上百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明星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华谊兄弟是国内签约艺人最多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其中一线明星占据半壁江山。
华谊兄弟旗下拥有冯绍峰、张涵予、姚晨、段奕宏等众多明星。
对于明星的依赖,使得许多影视投资与制作公司在聘请演员时,不得不与华谊兄弟进行合作。
演员对华谊兄弟也有所依赖。
对于国内的影视制作环境来说,新人的走红具有不稳定因素,而华谊兄弟提供给这些新人一个广阔的平台。
华谊兄弟堪称中国的造星工厂,公司总会为新人谋求机会。
很多情况下电影与电视剧部门会为演员订制故事。
比如《李米的猜想》在当时就是为周迅、邓超、张涵予、王宝强打造的。
此外,周迅、李冰冰等人也在华谊兄弟公司的宣传下被培养成走向国际的明星,李冰冰还曾凭借《风声》获取金马奖影后。
因此,这就变成了演员和电影的双赢:一方面,演员为电影造势,为影片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和号召力度,为票房收益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电影的成功盘活了演员的势头,使得演员获得未来持久的发展。
这种做法已趋近于好莱坞式的工业化生产。
在华谊兄弟经纪公司的运作下,2006年徐若瑄等港台艺人也竞相加盟华谊兄弟公司。
“华谊”
二字成为明星可靠的代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