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是,就在国内电影市场快速崛起的同时,包括类型片在内的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于2012年、2013年的中国电影来说,国内外市场的严重对比逐渐凸显:国内市场发展到2013年的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而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在2012年仅有10.63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减少48%。
近年来的海外市场在逐年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中国类型电影在本土市场上大获全胜,却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从《赤壁》、《投名状》到《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成为败走西方主流商业电影市场的典型例证。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
2012年2月中旬,中美间达成了一项扩大中国进口好莱坞3D电影等特种电影的协议,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趋向。
显然,政策由充分发挥护航改变为更为开放的情况,类型电影生产、电影产业、市场及技术发展势头不减,迅猛异常。
但与此同时,真正实现中国电影和海外市场的无缝对接,却缺乏有效性和持久力的政策举措与策略。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电影产业受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与冲击日益明显。
民族电影、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业态各异,产业路途不同。
虽然电影市场发行链接相同,但是电影市场具有多重面向。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发展所面临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仍然怀有单一性的、偏颇的观念,不仅对政治、文化、观念、市场以至地区利益、行政管理绩效要求有自身的考量、局限、选择,而且对好莱坞等国外影片的电影行为、经验和价值体系的误读或排斥也是如此。
然而,学习好莱坞等世界电影在技术、艺术和市场方面的先进经验,对中国电影乃至整个华语电影业的扩充、整合与优化未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事实已经表明,好莱坞的影响作用非常大,它对中国电影的冲击与影响明显,指涉制作、表、导、摄人才和市场、体制以至观念、文化等具有形而上深度的问题,既在产业发展的意义上发挥作用,影响到电影文化和创意文化内涵的延伸、改变、拓展;同时,也会被用以讨论产业经济、金融以至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因此,不必将美国电影与国产电影对立起来,“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的对立性的二元思维在文化政治、资本力量、技术作用的市场推动面前,是陈旧、过时的。
更有意义的话题应该是关于国产电影原创力、创作环境以及影片本身的品质等问题。
应该看到,一方面,进口大片数量的增加对国产影片和中国的商业电影市场在票房、技术、艺术以至文化内容上的冲击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电影“走出去”
更面临着好莱坞的强势话语。
好莱坞对国产类型片的创作无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商业电影,构成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艺术、技术与文化语境。
这是一种必然。
然而,仅成为“世界电影市场”
,成为好莱坞的第一大海外市场,还远远达不到发展的目的。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走向世界,发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作用,是实现质的飞跃、赢得国际影响力、成为全方位电影大国以至电影强国的唯一方式。
[1]蕙陶:《〈火烧红莲寺〉受欢迎的几种原因》,《新银星》1929年第11期。
[2]刘阳:《民营电影企业:在洗牌中锻造品牌》,《人民日报》2012年7月20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