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而2013年上映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更是号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水下拍摄的三维电影。
片中的几大主场景如大理寺、太医府等都得到了视觉特效的强化,浪漫且富于幻想。
来自韩国、美国和日本的团队共同打造了影片的数字绘景、模型等美术工作,让影片的视听具备国际一流大片的品相,扩充了受众视听感知经验的边界。
面对受众日趋低龄化的现状,商业大片越来越具备游戏化的奇观特质,如《太极之从零开始》中采用的“蒸汽朋克”
的视觉概念设计与巨型的机器人设置,便是迎合低龄受众做出的游戏化奇观场面。
对此,数字技术与电影特效功不可没。
营造大场面的另外一项内容是聚集豪华的明星阵容。
明星阵容同样是“大投资”
和“大制作”
的标准,明星演员是一部影片的外观呈现。
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商业大片都选用了合拍片的方式进行制作,并且充分启用港台演员。
几乎所有的商业大片中都能见到中国香港演员的身影,这一方面是制度政策的规定,另一方面则是赢取市场与票房的保障。
明星是保证票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众多香港明星的加入将进一步打开国际和中国香港的市场。
此外,合拍片的模式也逐渐从与中国香港的合拍片转变为国际合拍片。
除了港台演员外,中国商业大片还积极启用外国演员。
《无极》就曾聘请韩国著名演员张东健来扮演主角,《赤壁》启用日本演员中村狮童,《金陵十三钗》则力邀克里斯蒂安·贝尔来担任主演,等等。
这样做的最大原因是可以降低风险和拓宽市场:商业大片的制作需要高成本的投入,这样会带来高风险。
在国际市场融资,采取共同制作的模式,可以降低国内民营公司的投资压力。
国际合拍片为影片制作完成后在国际市场上的回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保障。
众多国际明星的加盟为打开海外票房与市场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这些视听奇观场面的营造,充分刺激了观众的神经,带来了非凡的视听盛宴。
但是,在这背后,大部分商业大片(尤其是古装武侠片)却难以掩饰内容的浮华和感情的空洞。
银幕上的呈现少有温情的瞬间,处处是凌厉的厮杀和血腥场面。
创作者不带体温的创作,让观众无法在银幕之光中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另外,对内地明星演员的重复利用也同样显示了国产商业大片的急功近利。
2009年,黄渤一人就出演了数部电影。
2010年末银幕上则是遍地葛优。
葛优从《赵氏孤儿》中脱下程婴的戏服,跑到《让子弹飞》中扮演假县长马德邦,最后将假发一扔,又变成《非诚勿扰2》中的好男人秦奋。
葛优几乎没有停下来喘口气的时间。
其实,过分急功近利地使用明星,对新人的培养微乎其微,也导致电影银幕上演员的断代现象较为严重。
如果想要维持国产商业大片的可持续发展,让观众对国产商业大片重拾信心,就必须要实现视听与情感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只有创作者带着体温创作,才能把情感的热度传递给银幕前的观众,进入观众的心灵,实现电影的大众艺术的作用和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