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相较之下,中国电影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缺失,是当代中国大片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民营电影取之于民间,更应该注重当代人的普遍情感主题,挖掘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议题。
与此同时,“接地气”
的都市电影正在一步步成为国产电影的主流。
2011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
档期,影片《失恋33天》创造了小成本、高收益的奇迹,中小成本以小博大的局面被进一步掀开。
从这一时期开始,传统的大片开始面临中小成本电影的挑战。
2012年,在《王的盛宴》、《一九四二》等多部大片的围攻下,国产中小成本喜剧《泰囧》以13亿元的票房佳绩,刷新了本土电影票房纪录,缔造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的奇迹。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等中等成本的影片,规避了贺岁档期的血雨腥风,纷纷在春夏季档期入市,也获得了破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并且有着良好的口碑。
业界开始关注到,“小而轻”
地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电影,往往能融化观众的心,它们通过“接地气”
的方式,逐渐占据了影迷的内心。
中小成本影片带给大片诸多发展的启发。
《小时代》、《北京遇上西雅图》以及《中国合伙人》的票房成功,说明目标观众的划分已经越来越细。
电影观众的主体从总体上看,正日趋低龄化。
对影片的生产、接受消费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探索,非常重要。
在这样的状况下,民营资本介入的商业大片开始进行转型。
表现当代人都市情感的商业大片渐渐出现。
这类影片将题材放在当代的城市环境中,谱写当代城市人的情感生活,受到观众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票房收入。
如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陈凯歌的《搜索》、滕华涛的《失恋33天》、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片,较为成熟亮眼。
由于电影的消费主体和阐释主体都集中在城市,而且新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心已经逐渐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因此这种城市题材影片也获得了较多观众的青睐。
如果电影能被称为世俗神话,那么讲述当代人情感的都市神话,是这种世俗神话的主要存在形式。
“电影神话的真正用武之地仍然是大城市,仍然是生存搏斗场——都市。”
[3]这类都市神话揭示人的心灵结构与情绪质素,引发共鸣。
在故事的选择上,以都市为表现对象的商业大片应当利用喜剧片和爱情片具有的天然优势,避重就轻地结合本土议题,植入新鲜时尚的都市元素,谱写当代的世俗神话。
华谊兄弟公司所投资制作的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直都在创造演绎动人的都市神话,寻找都市人的情感共鸣,这是商业大片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情节的表述上来看,这类都市题材影片紧扣现当代的社会热点、文化议题,如《非诚勿扰》、《私人订制》。
冯小刚导演在这些影片中抓住现代人产生的情感焦虑,将其套入爱情片、社会喜剧片的类型模式中,将时尚话题扩展成一部电影,其间流淌的温情通过银幕散发的光和热进入到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
《私人订制》,作为回归贺岁喜剧之作,着意为观众“造梦”
,得失互见,作为商业时尚大片,仍然出现了比较突出的为艺术而娱乐的倾向。
与此同时,古装武侠片也在调整自身,积极转型。
为了吸引低年龄层的受众,传统的古装武侠片开始往奇幻片的方向发展,魔幻元素层出不穷,如《画皮2》、《西游·降魔篇》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
这反映了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变动性——随着时代审美特点、生活节奏与消费习惯的改变,内容生产必将相应发生变化。
情节是吸引人的,细节是感动人的。
在当代商业大片的情节和主题选择上要放开眼界,不只拘泥于古装武侠片,在题材、类型和情节上开发多样的可能性,并在表述的过程中加入现代的视点,将其套入一个成功的类型模式中,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票房。
[1][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0页。
[2]丁亚平:《论民营电影公司与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3][匈牙利]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