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形成中的主流——民营电影主导的商业电影新实践
banner"
>
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格局,在保留中国电影民族特色和艺术生命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应电影市场,同时又具有核心价值导向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主流电影类型。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主旋律、艺术、商业三类影片创作传统为基础的市场化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历史上的“被迫离场”
到“重新复出”
,中国的民营电影积蓄了太多能量和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如今更是以生机勃勃的姿态高调回归国内主流电影视野之内,充满诚意地主导了一场探寻当代中国主流电影模式的市场新实践。
(一)新主体:民营电影的积极表现
从政策支持全面准入电影市场至今,民营电影的表现有目共睹。
近年来,中国电影投资形成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三分天下的局面,而且,非国有资本早已成为连续多年占据国内电影制片投资的主体。
国产影片的所有制构成,表明民营电影俨然已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主要力量。
在年度影片总产量中,国有制片厂以外的影片投资已达近80%。
电影制片业呈现出多元的格局,非常多的新型企业制片主体正参与到国产电影的投资生产中。
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民营电影也以强有力的竞争意识展现出与国有制片厂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的态势。
民营电影企业(以华谊兄弟、保利博纳、新画面、光线影业、橙天娱乐等为代表)找到了适合各自创作发展的特色道路。
而华谊、博纳等强势领跑民营电影的现象成为国产电影的一道独特风景。
华谊兄弟注重自身品牌的创作和增值,其与冯小刚的良好合作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同时《李米的猜想》导演曹保平等人的良好表现,也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的电影创作活力。
博纳起家于发行,特别是在港片发行上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博纳主导投资的电影作品如《见龙卸甲》、《江山美人》等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
民营影业素以经营灵活著称,派格太和选择以传播营销广告驱动制片的道路,成功打造出《爱情呼叫转移》系列影片。
而北京快乐星公司以一部小成本喜剧《十全九美》探索出独特的独立制片模式。
多种经营创作形式的汇聚让民营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很多时候,民营电影人就像新生代商人,他们努力发现新商机,在纷扰的市场华音中冷静思考,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却表现得令人叹服。
民营企业没有丰富的经验,却同时也不必背负沉重的包袱;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却因此有了先行下水一试深浅的动力。
[1]市场也在呼吁有诚意的创新性实践要不断进行。
(二)新理念:大众文化诉求与主流电影年轻化
对于这场伴随着中国电影主流自觉形成的商业电影新实践,首先应从电影本身的全新定位和理念出发,分析新时期电影的消费观念和大众文化诉求。
电影的本性是娱乐。
100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馆首次放映电影,本意即供人们娱乐。
但在人们的头脑中,长期认知的更多是电影的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功能。
民营电影的介入,使传统电影观念被重新定义,电影成为了时尚。
电影包含了娱乐、文化产品、利润获取以及非理性消费等多重意义。
电影创作也开始从精英艺术行为回归市场和大众。
有学者认为:新时代背景要求当代电影创作必须适应电影观众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基本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