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之主体性教育:感知个性
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特征就是主体性。
人的主体性在其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集中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是人在作用于社会环境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并表现于人的自尊、自立、自律。
它使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有高昂的处事精神,是自我意识的高度觉醒。
人的主体性使人不仅懂得如何生存,还知道应该如何发展;不但能适应社会,还会主动去改造社会。
同时,人的主体性还表现于人的理智性和智慧性,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绝不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张扬、我行我素的放肆和自然本能的发泄。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
西方的主体性,源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的第一原理。
主体性是人之为主体的核心品质。
现代人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积极性意味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自主性意味着能够独立思考、有主见、不盲从;创造性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充满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性的行为改造世界。
现代人的这些主体性有助于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
教育只有为促进人的自由、促进人的理性发展、促进人的主体性提升而存在而努力时,这种教育才能称得上“现代教育”
。
主体性教育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与素质教育相对照,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主体性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现实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模式,是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
所以,主体性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内涵、实质是一致的,是对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性回归和认识升华,高举富有时代特征的主体性教育的旗帜,使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具有更深厚的认识论依据、更强的时代感召力和更大的可操作性。
4.“两翼”
之生命教育:叩问心灵
法国大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
生存只是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美好的生活才能使生命之光得以展现和再造。
因此,生命不仅仅是生存,生命历程应该有丰富的内涵。
因此,教育要使生命更有质量。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人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和地位,充分展示人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个人的人生质量。
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认识的提高,还是地位和待遇的改善,就个体来说,其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生命不断丰富、不断展开的过程。
真光中学的教育始终依“真光”
二字之真义而发展。
意在让人怀有一颗追随真理与热爱光明的心灵,以真理为灯火,以光明为希望,成为欢欣向上的生命主体。
因此,生命教育既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真光中学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的思路。
从生命的角度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活动的个体的存在形式,不是在存在的基础上不断展现个体的魅力和个体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质量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
生命教育就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
在百余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中,真光人意识到,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将人生的蓄积发挥出来,从而最终实现自我。
【真光心语】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