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919年年底,红墙绿瓦的真光中学门楼竣工落成。
门楼,说是楼,其实是一间平房,它是一座清水红砖墙绿琉璃筒素瓦四坡屋面的一层建筑,建筑面积为60.5平方米。
它的屋脊由绿色的琉璃通花和琉璃构件组成。
在屋面相邻的两坡屋脊上,蹲着两只绿色的瑞兽。
在门楼前后两个屋面上,还各有两只绿色的稍微大一些的瑞兽,显示出门楼的威严与尊贵。
虽然真光中学直到1975年才建起围墙,但在这之前为了安全起见,学校还是用母柱和铁丝把校园围起来,门楼的北门也安装了两扇铁门。
铁门所用到的铁柱都很粗,显得铁门很厚重,需要在铁门下安装一个铁轮,在地面的轨道上滑动。
铁门上有两个长条形的灯笼图案,蓝色的门、红色的灯笼,这是用中国元素大红灯笼向中华女子诠释着真光的校训——尔乃世之光。
希望真光学子能够发光发热,造福社会。
在芳村附近的高楼大厦修建起来以前,从芳村向白鹤洞远望,不但能够看见高大雄伟的真光堂,而且还能望见真光堂前门楼的绿色屋面。
真光门楼就像一个忠实、威武的卫士,无论是“花开富贵”
的年代,还是“沦陷迫迁”
的岁月,始终都不离不弃,忠诚地守卫着真光中学。
从门楼的中间通道走出南门,便来到真光女子中学的中轴线。
走在中轴线的红砖甬道上,地势缓慢升高,大概走50米,就到达真光堂的北门了。
连德堂、必德堂对称地位于真光堂两边。
门楼不大,却将真光堂的建筑艺术继承了下来。
清水红砖墙,红砖砌造的圆拱门,山樟木挑梁,绿琉璃瓦筒,四坡屋面,在屋面相邻的两坡脊上,两尊瑞兽熠熠生辉。
门楼屋顶东西有两个三角形百叶窗,它们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通风,这使得屋顶和天花板之间的空间不是封闭的,也减少了白蚁对屋顶和天花板木料的侵蚀,真是匠心独运的设计。
考虑到门楼是进入真光中学校园首先必须经过的建筑,第一任真光女中校长祁约翰先生在设计建造门楼时,特意在屋脊中央设置了一块水泥牌匾,白底红色,写着“真光中学校”
。
屋脊上牌匾的两边是绿色的琉璃通花,两端是高大的绿色琉璃构件。
在2002年以前,门楼一直是真光中学的校门。
直到2002年9月,真光中学新的教学行政大楼——真光楼和位于学校东面的新大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门楼就关闭停止使用了,作为真光的历史建筑文物保护起来。
3.白求恩楼——中西合璧的典范
白求恩楼建于1917年,它是由美国基督教会外传道妇女部热心资助建成的,最初是真光女子中学外籍女教员宿舍。
它位于真光中学校园旧中轴线东侧,是一幢坐北向南、分主楼和副楼、砖木结构、绿色琉璃筒素瓦屋顶的两层建筑。
它曾经也是真光学子治疗伤病的医务室,不但有诊室、治疗室、心理诊所,还有疗养和重病用的病房。
白求恩楼最早是外籍女教员宿舍,白求恩楼是广州解放后取的名字,与必德堂、连德堂、怀素堂一样,都是用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字来命名。
因为当时真光女子中学的医务室就在外籍女教员宿舍的副楼,将之命名为“白求恩楼”
也是名符其实,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在主楼东北角内走廊上面的墙上,仍然悬挂着“白求恩楼”
的木匾。
白求恩楼主楼的后门(北门)前面有一条遮雨走廊,走廊的东面就是后门的门楼。
门楼和遮雨走廊的柱子都是用红砖精工砌筑而成的。
门楼上方用红砖的侧面砌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图案,直角向上。
在这个三角形里面,白求恩楼的设计师设置了一盏油灯的灰塑。
油灯的灯座在三角形的斜面上,椭圆形的“玻璃灯罩”
伸出了三角形的外面,油灯的灯火做成了菱形,在“玻璃灯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