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类大学城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国许多高校尽管在建校之初位于城市的边缘,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高校所在的位置今天都成为城市的中心,已经很难再扩大高校的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通过将地处城市中心区域且价格较高的旧校区置换,在城市近郊购买价格较低的土地,再通过校内挖潜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新校区。
在这所学校建成后,受群集效应的影响,其他学校也在其附近征地建设。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投入部分资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大学城的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和协调。
浙江省的6个大学城(杭州4个,宁波、温州各1个)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建设的。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①建设资金以高校自筹为主。
高校主要通过土地置换、银行贷款和收取学生学费等多种措施筹集资金。
土地置换就是将原有处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的小规模校园出让,用所得收入归还新校区建设的贷款。
②由于多所高校集中于同一个区域内,这就为不同的高校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③大学城建设以扩大高校规模、促进高校发展为目的,并将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的重新组合结合起来,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
④高校整体迁入,有利于高校保持和延续原有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学术传统。
(五)区域功能提升型大学城
这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托当地高等教育和科研的较大优势,以科教兴市为目标,通过城市基础建设和用地调整,并辅以各种扶持政策,在高校及其周边城区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学城建设的一种模式。
其最终目的是要将现有城区改造建设为一个大学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优美的生活区相结合的现代大学城。
[17]代表性的有上海杨浦大学城、珠海大学城等。
如同北京市的海淀区一样,上海市的杨浦区也是全国著名的高校聚集区之一。
区内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集中了40多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中型国有企业。
为使高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与产业的联合,加速实施“科教兴市”
“科教兴区”
的战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复旦大学为核心建设杨浦大学城,通过对旧城改造和区内智力、知识、技术资源的整合及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等途径,使其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汇聚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的理想场所和区域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
杨浦大学城的特点是:①大学城不是通过集中新建大学校区来形成的,而是以原有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若干所高校为基础来进行规划建设的,强调区域内现有高校间的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②大学城建设的重点不是扩大高校的办学规模,而是着眼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内高校的科研能力,为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孵化、产业化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着眼于区域内高科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8]③大学城的建设由政府主导,成立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组建的国有综合性的大学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大学城的建设。
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旧城区的改造、产业结构的调整紧密相连。
④与其他大学城处于城市的近郊区不同,杨浦大学城位于中心城区。
从我国大学城的发展来看,尽管它们存在着类型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还是学校自筹经费,大学城建设普遍存在着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的特点。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城更像是一个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而不像学术社区。
②大学城建设普遍以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但在实践中,经济利益的驱动超越了其他因素。
③绝大多数大学城的建设是与房地产开发捆绑在一起的。
因此,大学城建设的进度、投资方建设大学城的积极性,直接受投资方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利多少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