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公立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banner"
>
(一)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中心城市办学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出现了办大学的热潮,其中办学最为突出的是广东省所属的中心城市。
到2008年7月,广东省共有普通高校114所(包括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其中超过半数位于省会广州市区以外的地级市、县级区和市,约13的高校由地、县级政府举办。
如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五邑大学、佛山科技学院、肇庆学院、茂名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韶关学院等,均由中心城市举办。
中心城市办学,突破了以往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学的体制,形成了新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新格局,调动了各级政府的办学积极性。
但中心城市办学在本质上还是政府办学,只是投资渠道发生了部分变化,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然体现了国家办学的基本特征。
(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即教学、科研、生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包括两个层次:①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结合。
②学校、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结合,通过这种形式的结合,促进高校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7]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40多所高等学校与5000多家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与管理。
[8]特别是原属中央业务部门举办和管理的一大批高等学校,它们和相关企业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和历史渊源,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例如,重庆大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同160多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60多个地区和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9]90年代以来,重庆大学把进一步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作为重点,加强了全面规划,按照学科专业对口的原则,将30个重点合作的企业分别落实到16个院、系、所,完善了组织机构,配备专人联络协调,建立联系业务档案,将合作进展情况纳入各部门和院系的年度工作目标,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或从人才培养入手,或从科技攻关启动,逐步拓宽和深化合作的方式与内容。
通过扎实的工作,该校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该校还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国家“火炬计划”
项目,对推动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高校与科研单位在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等工作中加强合作,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
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包含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加强了高校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推动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央、地方和企业联合办学体制的建立。
(三)公立高校转制
公立高校转制是在保证学校资产为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减少或停止公立高校的财政拨款,改为运用民办机制,自主筹集办学经费,自主聘任教职员工,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它的核心是在保持高校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变高校单一的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学校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最早成功实施公立高校转制的学校是由原来的浙江省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江农技师专”
)转制而来的浙江万里职业技术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