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此,高校布局调整应兼顾已有高校功能的提升与新设高校的功能实现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以现实的高校合理布局为基准,规划学校定位。
在北京、上海等高校密集地发展服务全国的、以一流研究型大学为龙头的科技创新基地,关键是上层次、求创新;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各选1~2个高校集中的城市,继续发展以面向区域服务为主的、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龙头的高校创新基地,关键是上水平、创特色;在各省省会城市及其重要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为全省服务的、以教学科研型大学为龙头的科技辐射中心,关键是多学科、重质量;其他高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特色和为地方服务。
第二,通过新设高校完善布局结构。
在没有普通本科院校的地级市均设以本科教学型学院为龙头的知识服务站,关键是达标准、讲实效。
将来所有的中等城市都要有本科教学型学院,所有的小城市都要有专科教学型学院,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和辐射功能。
4.对新设高校与学科点的具体实施建议
为了促进高校更有特色地发展,以及更好地实现其社会功能,高校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设本科高校必须同时兼顾条件与需求。
即光够条件不行,还必须有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是出于高校布局结构及区域功能的考虑。
例如,高校密集城市原则上就不能再新设高校,而主要是已有高校的上水平、求创新、创特色。
第二,新增设本科高校应优先考虑高校少的省份。
在建设资金上,所在城市提供土地及配套政策,西部省份的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中部省份的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东部省份的资金主要由省级财政承担。
第三,逐步放弃规模经济的发展思路。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学校的规模经济模式。
因为效益不能仅仅体现在规模上,大有时不容易创特色,小有时更“有效”
。
通过学校引来、留住和培养人才,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就是最大的效益。
因此,新设院校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针对地方需要,有特色地发展。
第四,新增硕士点、博士点要兼顾“锦上添花”
与“雪中送炭”
。
即对高校密集城市中的“211工程”
大学政策要宽,“985工程”
大学原则上可自行设置;大部分的省市原则上不再新增博士授予学校,适当照顾学位点偏少的省份。
第五,充分发挥老学校的对口支援作用。
所有有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校,要在统筹规划下,一对一地与尚未设普通本科院校的有关城市结对子,共同探讨新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建校初期提供必要的师资支持并帮助安排教学。
我们相信:均设高校,通过高校集聚人才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各级各类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分流,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而且将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