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领主说:“谢谢您对我总管的坚持让步,接受了邀请。
我本应当个好主人,让您今晚好好休息……明天早上再来打扰您,但焦虑在我心中翻腾不已,我想要请您帮忙的事,就像一匹年轻力壮的马,让我片刻不得安宁。
而您的答案就是牧草,如果我不喂它,我想它会在我胸口奔腾一整夜。”
妥帖的比喻都是“惊人句”
。
当我们开始以写作者的眼光关心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妙时,我们对语言的形式更加敏感,对初学语言的人来说,效用很直接。
毕竟,我们正处于一个积累语言的阶段。
除了研究书中的句子,我们还会关心一本书的开头和结尾。
我们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开头,换一种方式行不行?
为什么在这里结尾?这个结尾是谁来决定的?作者吗?书中的某个人物吗?还是读者自己?
如果是读者自己的话,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结尾?
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读一本书,围绕语言和结构展开讨论,而不是只局限于情节啊人物啊主题等,目的在哪里?
这就是在读者意识之外的作者意识。
只有带着作者意识来阅读,才会获得更多写作的技巧和灵感。
经过这样密集的有意识的训练之后,我们的语言在悄悄变化。
练习册上要求写比喻句,再也不会去默写那些稀松平常的例句了,更不会写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太阳像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这样“老掉牙”
的句子。
我们会写出怎样的“惊人句”
来呢?一起看看这样的描述吧:
“他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就像河里的鳄鱼。”
“永不满足的人类,像被把油门踩到底的汽车,快速地不停前进。”
“他有一个深深的鼻孔,就像一个古井。”
“珍珠就像蚌善良的眼泪。”
“父亲的话像灯,照亮我未来的路。”
“一个惊喜就像埋在地下的宝藏等着被发现。”
“一只黑猫就像女巫的诅咒永远无法清白。”
看得出,他极喜欢这样没有拘束充满勇气和想象力的语言,每遇到一次,总会拍案叫好,然后用红笔画圈,一一勾出,毫不吝惜溢美之词。
之前,曾经有家长跟他抱怨说我们造句少,孩子们都不会造句,甚至没有意识到要把那个词安进句子里去。
其实他经常要求我们回家复述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只要注意到以下几点就不必担心:
一是注意词语的组织和运用。
这也是一种造句训练,他更愿意称之为说话练习。
二是注意故事的清楚完整,能够把一个故事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个能力可不一般,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才行。
三是注意复述时的语气神态,表情要丰富,肢体语言要随着情节的推动而变化。
这个是对孩子表现力提出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孩子,上台表演时,一定很出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