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您提到教育对心智模式的影响,我体会到里面有一个很微妙的东西。
我们家不是特别贫困,但也不是很富裕,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要去私立学校,所以在我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层面,从小就觉得教育应该是面向普通大众的。
我接受的是非常主流的教育,大部分在洛杉矶长大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我这种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
那时候,我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很强大的价值观的种子,那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接受到好的教育。
其实,我们都会有一些活生生的记忆是关于老师的,有的时候觉得这些老师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他们就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我上七年级的时候,一个代数老师留给我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日裔美国人,至今我都能够“看到”
他的音容笑貌。
他非常喜欢代数,所以如果让我不喜欢代数,这太困难了。
其实,一名教师是在教授你是谁、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在教授具体的知识。
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很有启发,因为现在的教育很大部分时间在强调老师如何把教学大纲教给学生。
做一个商业领域类比的话,就相当于你要销售一个你不相信的产品,而最好的销售员永远都是那些对他们的产品真正有信念、有信心的人。
谈到今天的教育变革,一切都需要先回到如何培养老师成人,老师如何身体力行地体现他对学科的热爱上,这可能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教育对我心智模式的影响还发生在我上大学和上研究生学习期间。
我本科在斯坦福大学工程系,真的非常幸运,我碰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然后我又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遇到了我的一位导师,他就是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福瑞斯特先生。
他经常说,一个教师应该是一个实验室,你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学习。
这也成为我的一个心智模式,就是:学习是通过心、脑、手共同产生的。
我们真正深入理解一个事物来自整合式的理解:一方面,它的确是概念层面的;另一方面,它应该成为你身体反应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你能够做什么,而不仅仅是你能够想到什么。
二、工业时代“流水线”
教育下,学生只能“被教育”
“被学习”
周作宇:在教育的现状中,有一些是值得继续坚守的,还有一些是需要不断改造的,需要改造的就是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请两位大师从自己对所在国家教育现状的观察、长期积累的教育智慧出发,点评一下教育现状。
顾明远: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教育与西方的教育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
共同的地方是培养人,人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培养人也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很难说哪个国家的教育好,哪个国家的教育不好。
教育需要借鉴。
就中国来讲,现在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陈旧,培养模式也相对落后。
我们还不像彼得·圣吉先生所讲的那样,能够充分认识学生的能力,还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差异。
我曾经提出,要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现在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被教育”
“被学习”
。
特别是家长让孩子盲目地上各种补习班,孩子并不一定喜欢,所以我特别强调,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有兴趣才能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
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动机在驱动,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就是考试的压力,或者父母的压力、奖励,这种外部动机很容易消失。
内部动机就是对每门课的兴趣爱好,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这种兴趣爱好,所以孩子大学报考的专业往往不是自己的志愿,不少孩子进大学以后要转专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