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论教师教育的开放性[1]
banner"
>
现在谈论的教师教育的热点有两个:一是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变,即逐步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小学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即除了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师外,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培养教师。
对这两种转变,有人赞成,有人保留意见,虽说不上反对,但认为现在还不到时候。
我想就这两个问题发表点看法。
一、历史的经验
众所周知,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有培养下一代活动的教育存在。
但是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现在大家愿意把它称为教师教育,包括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对此,本文不做论述)则是近代以来的事。
大家公认的第一批师范教育机构是法国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在兰斯(Rheims)创办的教师训练机构,1695年德国法兰克(A.H.Francke)于哈雷(Halle)创办的教员养成所,以及德、奥各地出现的短期师资培训机构,至今不过300多年的历史。
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早期师范教育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水平较低,往往是初等教育毕业以后经过短期培训就去担任小学教师;二是专业性不强,由于教育学、心理学还不发达,因而教师缺乏专业性培养。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义务教育的延长,欧美一些国家的师范学校陆续升格为师范学院。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国家的师范学院或并入综合性大学,或自身扩大为综合性大学。
从此,师范教育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有的研究工作者把世界师范教育截然分开为两种类型,即封闭型和开放型,或者如英国《詹姆斯报告》(JamesReport)中所称的“定向型”
和“非定向型”
。
其实,教师这一行业从来就不是封闭的。
由于以往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几乎任何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都可以当教师,所以重视教师工作的发达国家都设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通过考试等方法来认定教师资格。
即使如苏联以定向型为主的国家,有师范教育体系,但仍有15%左右的教师由综合性大学培养。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师,大多数国家在综合性大学培养。
如法国,师范学院主要培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资格主要由综合性大学毕业生通过教师会考而获得。
由此可知,教师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分析一下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师范学院向综合性大学转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更高水平的教师,师范学院历来学术水平较低,已经不适应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需要;二是教师在数量上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不需要设立专门的师范学院来培养;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复员军人涌入高等学校,许多师范学院由此而扩大为州立大学。
其实,师范学院依然存在,不过是存在于综合性大学之中,有的称为教育学院。
西方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培养两个层次的教师:一是本科生,培养小学、初中教师;二是接受其他学科的毕业生,经过一两年的教师教育专业训练,培养为高中教师。
从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教师教育的水平是由低到高发展的,教师的专业性也是逐步提高的。
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教育水平不是一开始就是高水平的。
但是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程度在提高,教师教育的水平也在提高。
第二,教师教育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是历史的必然,是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水平提高的标志。
第三,高中阶段教师的培养始终是以开放型为主,即使专门设有师范学院的国家,高中教师也不是全部由师范学院培养。
第四,教师教育转型的实质不是培养形式的变化,而是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的情况
中国的师范教育产生得很晚,如果从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算起,至今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应该说,我国师范教育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并不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