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素质教育与师范教育[1]
banner"
>
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充分阐明了基础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当前应克服的不良倾向,但是也引起了教育理论界的不同意见和争论。
这种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
学术争鸣是学术繁荣的表现,同时也是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问题总是越争越明,通过争鸣,人们会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
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什么叫素质?素质原本是指一个人从先天获得的生理特征,或叫遗传素质,后天获得的各种品质通常叫素养。
但是,文字总是在变迁发展的,有人把后天获得的品质也称为素质,如国民素质、教师的素质、作家的素质、艺术家的素质等,从而扩大了“素质”
这个词的内涵,久而久之被大众接受,这就叫作约定俗成。
因此,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
的“素质”
的含义,既包括了一个人从先天获得的生理特征,又包括了从后天获得的各种品质。
如果硬要说素质只能指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其他说法都不科学,那么这个争论也就没有意义了,而实际生活中大家讲的人的素质也就难以理解了。
第二,什么叫“应试教育”
?实际生活中存在不存在“应试教育”
?要不要反对“应试教育”
?有的同志说,考试是一种评价学生、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当今时代是不可缺少的,有考试就有应付考试的教育,“应试教育”
也是无可非议的。
我的理解是,所谓“应试教育”
,是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
考试能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成绩,甚至学习的能力,考试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
但是,考试本身并非目的,把手段变成目的,必然会使教育走入误区。
当前,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不能不说是由此引起的。
为什么考试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因为考试本身就有先天的缺陷。
考试只能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学习能力,却不能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来讲,考试也不是唯一的,还应采取其他辅助的办法。
1996年日本文部省就提出要以“新学力观”
评价学生,即除了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评价学生“学习意愿和态度”
“思考判断和创意构思”
“表现应用”
“理解鉴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