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以职业教育为例,中国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
,而没有“学而优则工”
“学而优则农”
。
家长都不愿把孩子们送到技术学校去,只有学习不好的、考不上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学生才去这类学校。
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教育的挑战。
此外,当代经济发展对教育也有挑战。
30多年前,中国还是小农经济,还没实现工业化,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大。
但是现在经济正在转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占据了很大比例,我们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技术型产业,就非常需要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在近年来非常受国家重视。
但正如我前面所言,我们现在发展职业教育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干扰,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涅米教授:芬兰在20世纪50年代是农业国家,20世纪60—70年代成为工业国家,90年代成为高新技术国家。
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终身学习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幼儿就开始关注其终身学习的技能。
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学习如何去学习各种新的技能。
芬兰每十年就有一个大的改革,尤其是综合学校的国家核心课程改革。
2014年,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就发布了新的国家核心课程标准,新一轮改革将在2016年实施,内容包括融入“主题式教学”
,打通学科壁垒;用“现象教学”
(phenomenonbasedlearning)分析现实生活,进一步实现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但这一标准只是对当地学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我们的学校完全有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来选择、调整。
芬兰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放权”
。
各地区负责当地教育质量,国家核心课程只是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各地区和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特色编制当地课程。
教师们也有权自主选取教学方式、教材、评价方式、课堂组织形式。
比如,一个教室或者一个教师教学,或者两个教师合作教学,这些都是由学校和教师们决定的。
当然,这一切自主权都是基于国家核心课程中的基础价值观念,即要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四、要让教师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
主持人:正如两位教授所强调的,好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质量与培养,下面请两位教授具体谈一谈对教师培养的认识。
顾明远教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把教育办好,首先要有优秀的教师。
教育专业化的问题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师是一个专门的职业。
1985年,在我们的呼吁下,中国设立了“教师节”
,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但仅仅靠社会呼吁是不够的,要使教师在社会上真正受尊重,就必须使教师像医生、律师一样,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因此,198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要使教师成为不可替代的职业》。
同样,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在担任全国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组长期间,就建议国家设置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