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学术研究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础与大学精神的主要内容,其品质直接关涉到大学教育的核心品质。
当前大学学术研究中的浮躁学风,偏离了大学的根本目标,是直接导致大学教育品质欠缺的重要因素。
重新甄定大学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回归育人为本的大学理念,乃是提升我国文化创造力的基础。
1.大学以育人为本
从柏拉图伊始,把教育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学龄初期进行音乐和体育的教育,学龄中期开始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学龄后期开始学习哲学和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的阶段看成是人的完成阶段,因此,他提出,“教育在最高的意义上就是哲学”
。
近代大学的最初学科主要包括哲学、神学、法学和医学。
哲学和神学促进人在精神世界的完整性,法学指导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实现,医学则直接服务于人的身体。
显然,初始的大学以化育完整而健全的人格作为其根本的目标,近代大学理念可谓柏拉图教育理念的续接。
作为古典自由教育传统杰出代表的纽曼,其大学理念的核心正是以普遍的知识来培育完整的人。
以纽曼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大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授普遍的智知为基础,以启迪卓越的心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大学呈现出鲜明的保守性。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知识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大学也越来越不满足于纯粹的教学,研究逐渐成为大学的基本功能。
这种转向的标志乃是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诞生,作为柏林大学奠基人的洪堡提出大学革新的四项基本原则:研究与理论的结合,精神的自由,学生学术的自由,学术研究的公开。
在洪堡看来,“大学旨在让人领悟科学的统一性并具备创造力,所以创造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点”
。
而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正是科学研究,“只有在高等学府尽可能地把科学作为思想基础时,才能达到高等学校的目的,而独立和自由是这个领域的关键”
。
显然,在洪堡的大学理念中,大学的根本目标是成就以发达的创造力为中心的个体人格,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正是独立和自由的学术研究。
“大学若能完成它们的真正使命,则不仅能为政府眼前的任务服务,还会使大学在学术上不断地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地,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洪堡在充分地提出大学研究功能的同时,又以教与学的自由来保障大学核心目标的实现。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美国大学的兴起,美国大学在效仿德国大学的同时又在大学之中融入了其实用主义精神,在突出大学研究和教学功能的同时也扩展了大学的社会服务性功能,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成为大学的新模式,以斯坦福大学为标志的硅谷就是各国大学争相效仿的典范。
但我们应该看到,美国大学在有着实用主义的痕迹的同时,在追求大学社会服务性功能充分实现之外,其核心功能依然保持着保守性的特质。
如在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在积极发挥其社会服务性功能的同时,依然显示出浓郁的古典主义大学特质。
甚至在今天,美国依然有不少大学审慎地保守着古典主义大学的理念,比如普林斯顿大学。
以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为其始的我国现代大学的创生,直接间接地承续了洪堡的大学传统。
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传统,与梅贻琦“大学非大楼而是大师”
的大学理念,可以说一开始就把大学目标牢牢地铆定在学问人格上。
在20世纪上半叶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依然人才辈出与蔡元培、梅贻琦等杰出的大学校长牢牢地把握住了大学的根本目标是密不可分的。
2.学问化育人格:大学学术研究的根本目标
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有四项任务:①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②教育与培养;③生命的精神交往;④学术。
这四项任务是一个整体,它们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大学是研究和传播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每一项任务都是大学理想生命体的一部分,其中,研究与教学的统一对大学理想和任务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除了单纯的事实和技巧传播之外,教学和科研还应有更多的追求。
“它们的目标应该是塑造整全的人,实现一种最宽泛意义上的教育。”
学生通过真理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促进生命的成长,各种学术研究和教学都是真理的展现,都是为了帮助生命成长。
显然,大学的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培育新知,更是以学问精神来化育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