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出“新”
、出“奇”
。
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新”
“奇”
的教学环节本身并没有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但是,笔者在观察过一定数量的充满“新”
“奇”
的课堂之后,不禁产生了疑惑——在不少地理课堂上,那些教师自认为“新”
“奇”
的教学环节似乎并没有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
有些“新”
“奇”
的教学环节虽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下课之后学生对上课时看的录像和做的游戏津津乐道,但是对课堂上到底学了什么却是一头雾水。
因此,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不断反省追问自己下面两个问题:
①我忠实地执行学习目标了吗?
②我的学生进步了吗?
在教学中,教师能否借助工具,更加有效地追问自己以上两个问题呢?先看下面的两则案例。
案例4-4[5]借助工具确认自己是否忠实地执行了学习目标
为了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确认自己是否忠实地执行了学习目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地理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检测表这一工具(如表4-3所示)。
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检测表可以帮助教师依据学习目标,检测、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表4-3地理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检测表
续表
案例4-4中的工具——地理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检测表,通过对比分析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借助“每个学习目标都有教学环节支撑吗?”
“每个环节分别想要达成怎样的目标?有没有多余环节?”
等一系列子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我忠实地执行了学习目标了吗?”
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设计教学环节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
当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应时刻自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意义是什么?我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达到怎样的效果?我放这个录像或者是做这个游戏和这节课的目标有怎样的关系?等等。
教师在反思以上问题时可借助地理学习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检测表这一工具,检测、改进教学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