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怎样通过地理学习评价促进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情感发展
banner"
>
地理能力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之后,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本领。
地理知识是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的基础;同时,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又是地理能力的基础。
也就是说地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的,但如何灵活地把这些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具体的问题又体现出能力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的具体发展和实际需要,地理能力主要包括:地图阅读与运用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表达能力。
[6]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具体表现为:“地球与地图”
部分集中体现在空间认识与地图技能上;“世界地理”
部分以能阅读一般地图和统计图表为主,要求能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中国地理”
部分要求熟练地使用专题地图和各类地理图表,具有更高的区域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乡土地理”
培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7]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重视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获得基本地理技能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
情感是学生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在地理课程中,情感不仅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心的体验和情操的陶冶。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与合作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内化为意识,提升为观念,外显为习惯,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有益。
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地理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问质疑,深入浅出,启迪思维
地理课堂是由一系列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包括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等。
这些行为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方式和目标达成,因此,教师通过监测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为学习评价提供平台。
例如,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表达来判断其评价是否有效,通过学生回答来判断其思维方向和方式是否正确等,并通过教学行为从旁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案例3-4[8]“中国的水资源”
教学(节选)
学生自主学习中国降水的有关内容,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分钟时间结束)
师:中国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生1回答略。
师:谁说说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特点?
生2回答略。
师:中国的降水这两方面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国水资源的特点,那么中国水资源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认真阅读本节教材内容,并思考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来的问题。
……
小组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