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学习中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组织内容划分有演讲、游戏、实验操作、作品展示、辩论赛、问题抢答等,按照参与群体划分有男女同学相互比拼、小组竞赛、个人比拼等。
竞赛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比赛活动以及常规的阶段性纸笔考试中,这比过去单纯依赖纸笔考试更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强化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案例2-5很好地证明了这种地理学习环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
(四)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初中学生无论是心理发展上还是自主学习能力上都不够成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
地理教师应及时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对错误归因的学生进行训练,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闪光点”
,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以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
案例2-6[12]三位学生眼中的期中考试成绩
在期中考试中,生1考了375分,比新学期入学考试进步了很多。
巧的是他的好朋友生2和生3也考了375分,不过比起入学考他们两个人都退步了。
提起这次考试成败的原因,三人各有不同的想法。
生1认为自己的进步是由于自己最近学习用功,而且方法得当。
生2看到自己退步了这么多,于是就想可能自己的智商太低了,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因而学习落后了,这使他感到十分无助,从此消沉下去。
生3则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最近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不够努力所致,因而他更加发奋学习。
在下一次考试中生1和生3都考得很好,而生2依然如故。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从案例2-6中可以看出,生1和生3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和方法层面上,而生2将其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商。
依据韦纳归因理论,能力和智商属于稳定、不可控因素,学生进行失败归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而努力和方法属于不稳定、可控因素,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就会继续积极努力去争取成功。
生1和生3都能正确看待自己学习的现状,并按照自己探寻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因而两人能够再次取得进步,而生2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难以改变的因素,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否定,从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成败归因,客观看待成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到适合其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只要方法得当,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够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自我归因中认识地理学习的现状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只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容易走向思想误区。
这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其走出思想误区。
学生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容易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
因此,地理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地理学习的长处,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归因训练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