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调整通货膨胀的基础上,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生均支持额度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到21世纪初也没有改善,参看图7-1。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总经费的45%来自州政府,到了1993年,这个比例下降到35%。
[12]同时,来自私有资源(学生学费、捐赠以及出售各种服务的收入等)高等教育经费占GNP的1.3%,而来自公共资源的高等教育经费占GNP的1.4%,两者大致相当。
[13]在中国香港,1998—2001财政年度,大学资助委员会提供的财政拨款比前一个财政年度减少10%,2002—2005财政年度又减少4%。
[14]在大学学额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大学资源不增反少。
在中国大陆,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由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的速度,落后于高等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使得政府预算内财政拨款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这个数字在1994年为72.57%,到2002年降到44.68%(见表7-1)。
而在大学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学校自筹资金占主导地位。
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基建投资85.14%来自学校自筹,一些学校(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甚至超过90%。
[15]
图7-11988—2004年度美国公立高校州政府生均教育经费情况
资料来源:阿米·朱司曼:《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载[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罗伯特·O.波达尔、帕崔凯·J.甘波特主编:《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0页。
表7-1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结构(1994—2002年数据)
资料来源:王蓉:《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中国大学的人文建设》,载甘阳,陈来,苏力主编:《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31页。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不得不寻求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
提高学生学费是一个途径。
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读完四年制私立大学并获学位只需7万多美元,上公立大学只需3万多美元,到2002年,这个数字分别提高到13.4万美元和5.2万美元。
高等教育不收学费和收费低的欧洲国家,也开始收费和提高收费的数额。
[16]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从不收费到收费,到学费数额不断增加,直至高等教育收费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另外,高等学校不得不主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转让和知识服务、企业需要的课程、将学校的设施提供给企业有偿使用等途径,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兴办校企,进行投资,直接从市场收益。
争取捐助也是高校增加收入的途径,但高校自然懂得,只有符合捐助者期望的大学,才有可能获得捐助,而捐助者多数有企业背景。
四、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
新自由主义(new-liberalism)首先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
宣告了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破产,经济学家也开始分化: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掀起一场针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凯恩斯革命”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另一些经济学家继续坚持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但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想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所谓新自由主义。
当时的当政者选择了凯恩斯主义,成功地摆脱了危机。
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西方都未能成为当政者的选择。
到20世纪70年代,情况出现了重大转折。
1974—1975年,西方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为“停滞—膨胀”
所取代,经济状况急剧恶化,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又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新自由主义乘机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严厉的批评,并纷纷提出自己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
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任首相,1980年,美国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Ran)当选总统,采纳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
同时,新自由主义宣称,其学说可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在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经济学说,甚至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意识形态”
和“全球的宗教”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