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政府对大学的兴趣集中在两方面:第一,要求大学帮助政府实现其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的目标;第二,要求大学满足更多人接受大学教育的要求,并帮助政府解决社会平等问题。
大学服务于国家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有很多实践,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承担了很多政府委托的与军事有关的技术项目。
“冷战”
时代,教育被美国人当作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1958年《国防教育法》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人深感自己在科技方面落后的情况下出台,提高科技教育水平被提到重要位置,与国防有关的研究项目得到政府优先资助。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1983年里根政府出台一份题为“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
,“报告”
要求教育全力服务于提高国家竞争力这个目标,与此目标有关的课程、教育和研究项目得到资助,与此关系不密切的课程、教育和研究项目则失去了资助。
这不只是美国的情况,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民主思想推动下,为更多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的青年提供受教育机会,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责任,大学开始迅速扩张。
与此同时,接受大学教育成为多数人日后成功的重要条件,而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被归结为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在约翰·罗尔斯(JohnRawls)正义理论的支持下,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教育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
,多数大学都卷入了这场运动,主要做法是对少数族裔学生降低入学要求,以提高少数族裔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
中国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大学也开始被要求承担以上责任。
[1][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梅义征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3-4.
[2][瑞士]瓦尔特·吕埃格.欧洲大学史(第一卷)[M].张斌贤等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2-13.
[3]同上,第277页.
[4][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5][瑞士]瓦尔特·吕埃格.欧洲大学史(第一卷)[M].张斌贤等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381-389.
[6][瑞士]瓦尔特·吕埃格.欧洲大学史(第一卷)[M].张斌贤等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467-468.
[7]指1378年至1417年间法国与意、德争夺对教廷的控制权,造成天主教会同时有两个教皇对峙甚至三个教皇鼎立的分裂局面。
1309年,法国籍教皇克里门特五世在法国王室的影响下,将教廷迁至法国南部阿维尼翁。
格里高利十一世时期,1377年,教廷返回罗马。
第二年,格里高利十一世去世,枢机主教团在群众**的威胁下,选出意籍教皇乌尔班六世。
他即位后力图消除法国对教廷的影响,引起在枢机主教团中占多数的法国人的不满。
他们回到阿维尼翁,并声称被胁迫而选出的乌尔班六世职位无效,另选日内瓦枢机主教为教皇,称克里门特七世,驻阿维尼翁。
乌尔班则在罗马另设枢机主教团。
罗马教皇得到意大利、英国和德国大部的支持,阿维尼翁教皇得到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支持。
后来,在法王查理六世和巴黎大学的倡议下,两处的枢机主教团于1409年在比萨举行会议,将罗马的格里高利十二世和阿维尼翁的本笃十三世同时废黜,另选教皇亚历山大五世。
但格里高利和本笃分别得到一些国王的支持,均拒绝退位,形成三个教皇鼎立的局面。
这种局面至康斯坦茨会议(1414—1418)于1417年废黜亚历山大五世继任者约翰二十三世和本笃十三世,迫使格里高利十二世引退,选出新教皇马丁五世才宣告结束。
教会分裂使教皇的威信和权力大受影响。
[8][美]约翰·S.布鲁贝克.教育问题史[M].吴元训等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463.
[9][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0.
[10]同上,第73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