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尝试教学法与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
banner"
>
周筱婷
第一次和邱学华老师见面是在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办的“两岸四地小学数学教育研讨会”
上。
对他的最初印象是:一位身体强健、做事积极、勇往直前的长者。
后来,同行的高雄市博爱国小洪雪芬老师告诉我,邱老师70多岁了,早从学校退休,但是退而不休,而且“事业”
越做越大。
拜读完《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和其他一些相关的书籍,才知道他自50年代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开始,历经80年代“由点到面的尝试教学实验、由萌芽到成熟的教学研究”
时期,90年代“由教学法到教学理论”
时期,来到了21世纪的“由教学理论的成熟到全面系统的教育实验”
,整整经过了30年的努力。
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大约有70多万教师参与,受教学生达3千多万,令人震惊,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值得中国人自豪。
就我长期在台湾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实验的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一场持久且辛苦的奋战,因为面对的是大规模的老师与学生,一方面要顾及城乡水平的极大差距;一方面又要让老师们有采用此教学法的意愿。
学生们能被鼓舞起好奇心与求知欲,主动地学习,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非常不容易。
我觉得邱老师提出的尝试教学和我们在台湾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主张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一、尝试教学的理论特征为“先练后讲”
。
“先让学生试一试”
是它的主要精神,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
建构导向的数学教学也主张: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儿童不同的想法,并对这些想法作进一步的追问与澄清,促使儿童进行深层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