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老师——四川眉山附属小学李志军却认为:“正确,也许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
“过度地防御就是远离创造!
教师越位的提示、大量的铺垫、给学生围堵出不容回旋的时空,都不应该是现代教学行为。”
而原澳大利亚南澳洲教育厅课程开发中心主任约翰·特纳则认为,在教师出示主题后,“教师就必须抵抗住告诉学生任何应该知道的东西的冲动”
,“他的角色被限制,只能问学生问题,例如: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
教师的指导应确保教学目标下面的所有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都能被提到。
但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目标往往达不到。
因此,这背后存在着一对矛盾:知识学习的效率(量及系统性)与能力发展,何者多,何者寡?何为主,何为次?不容置疑,后者以时间为代价,以教师恰当的引导为条件。
我国近30年里影响较大的教学改革实验多半选择的是一种“中间道路”
,包括“尝试教学法”
在内,差别在于是“偏东”
一些还是“偏西”
一些。
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能不能取人之长,把长处做到位?我们该如何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使其各得其所?
譬如,“尝试教学法”
,亮点在“尝试”
。
那么,尝试题怎么出,才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助于他最大程度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学习目标?有的教师把尝试题设计成有梯度的探索题,并给予比较充裕的探索时间,再加以旁敲侧击的“启发式”
引导,学生的“尝试”
是充分而有效的。
有的教师则把“尝试”
(包括动手操作)一律变成“验证式”
,关键步骤全部给出。
这就损害了“尝试教学法”
的思想精髓。
因为“尝试”
的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道路的“不确定性”
。
因为不确定性,才有了出错与反思的机会,才有分析、判断这些高级思维能力的增长,才有了对过去纯告诉式教学的突破。
离开了这一点,也就丧失了尝试教学的价值。
所以,把好的东西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方面,顾泠沅先生的探索给人启发至深。
他说:“教学目标是无比多样的,不同的目标,教学的理想模式大不相同。”
他主张,应该“灵活地运用包括儿童中心主义所主张的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积极化”
。
何谓灵活呢?
比如,“对于传授系统知识的目标来说,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就凸现出明显的优越之处。
因此我们应当致力于把教学改革的基点放在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上,使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互相补充,使习得与学得相结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