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七、尝试教学思想,源于“童蒙求我”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尝试教学思想自古有之。
远在三千年前的《易经》,在该书第四卦“蒙”
卦中石破天惊地指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意为师长不应在孩子主动求教之前提出教孩子学习,而应该等孩子来求教。
为什么要等待孩子来求教呢?只有孩子产生内在的需求,师长的启蒙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表明中华远古教育文明从一开始就从原始的生命直觉上,提出童蒙求我,确认求学者的主体地位,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文明创造,这也是尝试教学思想的源头。
现在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
改成“我要学”
,其实这个道理三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告诫我们了,可是有些教师直到现在还不接受这个道理,死抱住注入式教学方法不放。
这种“童蒙求我”
强调尝试自学的教育思想,为历代中国教育家所重视,并继承发扬光大。
孔子的“启发诱导”
思想,已经闪耀出尝试教学思想的光辉,他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为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不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告诉他如何表达。
很显然,这是“童蒙求我”
教学思想的发挥,等到学生有内在需要时,处于愤悱的心理需求状态时,才去教学生。
实质是“先愤后启,先悱后发”
,这同现在的“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的尝试教学思想是一致的。
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尝试”
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曰:“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尝试,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
他主张教不是教学过程的开端,而主张学后再教,强调让学生自求、自学、自得才能学有收获。
《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学论著作,它已经用朴素的语言揭示教学必须启发学生思考和重视学生自学的道理。
《学记》中有句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这段话虽是阐明教学相长的思想,但也渗透了尝试教学思想。
如果把这段话的意思延伸一下,“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教然后知困,知困后再教”
,这样就同“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尝试教学思想相吻合了。
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别人是不能代替的,强调必须自学。
他明确地指出:“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得个引路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问处,同商量而已。”
这段话把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地位说得非常明白,学生学习要靠自己去尝试,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有了疑问,与学生共同商量而已。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极力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己学,他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短的时间,经过相关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