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学校之间没有这样的交流,甚至在同一所学校的教师之间,也没有这样的交流。”
[2]
上述结论不仅是美国大多数中小学内教师的工作状况,根据目前的了解,也反映了其他许多国家的状况。
简单说,在不同国家的中小学里,都缺少集体性的教师协作,教师作为学校中“孤立的”
个人的存在,几乎成为教师职业的一个特征:“教师在教室里度过大量的时光,而教室本身的构造,象征着教师的孤立。
它把教师互相隔开,并妨碍教师接触超出他们个人背景的思想源泉。”
[3]
当铃声响起,门被关上,可以说教室便成了教师的“天下”
。
然而,教学从来都是有标准的,也从来都是要讲求效率的。
表面看来,某篇文章写作风格的概括,某个函数关系的推导,学生错误的分析,练习和作业的布置……在日常教学中的确是由教师个人安排和控制的,然而,在教师的安排控制后面却有着毫不含糊的社会标准。
由于教师个人的水平差异,教师劳动的这种个体化色彩,对于他们劳动的质量,对于他们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无疑成为一道壁垒。
有学者十分干脆地就此得出负面的评价:“教学发展缓慢,原因就是教学的个人化。”
[4]教研组织,恰恰改变了这种教学的个人化。
“当外在环境的需要使个人的体力、速度和耐力达不到客观要求时,正式组织便会应运而生。
因此,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系统,而且这一系统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每个人能力相加的总和。”
[5]三级教研组织的存在,帮助教师跳出个人劳动的壁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之上,为个人的努力铺设了广阔的平台和充足的资源,最好地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一百多年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谈道,“教师和本校的同事或其他教师的真正关系用外来语来说就是同行之谊,是友好的伙伴,是志同道合的群体……教师要团结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经常交流教学经验,双方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联合会、教育协会的名称只是一种表面的标志,实质上是促进智力的血统现象,是推动教学的有力证据,是推动教学的一个机构,是满足内在需要的手段,是教育思想的有机产品。
通过参加教师团体的活动,大家深深体会到,这对活跃和启发教师的思想,对教师的进修十分有利。”
[6]不知道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如果了解到中国的三级教研组织,会如何评价?多半他会说:中国的教师是幸运的,因为教研室制度和教研员角色,帮助他们摆脱了职业的孤独。
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令人欣慰的是,教研系统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成为人们清醒的认识,正如有学者明确表达的:“集体备课、轮流上课、互相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全面展开,给新教师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和尝试体验的机会,有助于训练新教师的基本技能,加快他们专业成长的速度。”
[7]相信,有关研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1][美]威尔逊等著.王建华等译.全是赢家的学校:诺贝尔奖得主对美国教育改革的洞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7.
[2][美]古德莱德著.苏智欣译.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1.
[3]同上。
[4][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44.
[5]于显洋.组织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4.
[6][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2.
[7]徐莉莉.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