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于是,事先没有打招呼,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来到了这个组集体备课的地点。
不出所料,规定时间到了,备课组成员有一半没有按时到达,其中包括组长本人。
校长一直等到组长赶来,然后表示:“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看来没法正常活动、完成既定任务了。
今天先到这里,尽快另找时间补今天的活动吧。”
其他教师静悄悄地离开后,新校长留下组长进行了简短的单独谈话,大概说了这样几点:“你是组长,为什么在规定时间自己不到?”
“这种情况是不是经常发生?”
“这样的集体备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备课组这种情况与最近测验成绩是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的集体备课,尽快找时间重新进行。”
虽然事情只发生在校长与这个备课组之间,据说,这一把“火”
迅速蔓延到全校,教师们反响强烈。
综合各种看法主要包括:第一,“这位校长是个内行,还行。”
这种意见表达了教师对新领导的信任和接纳。
第二,“这位校长不好对付,小心。”
这种意见则表达了教师对新领导的敬畏。
而这些,恰恰是新校长所期望的。
校长的行为和教师的反映,其实都缘于“备课组”
在中国中小学学校制度中特别的地位和作用。
[1]李树英,高宝玉.课堂学习研究的国际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07(1):52-56.
[2]徐浩斌,周明.日本初任教师教学辅导教师制度之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
[3]曲铁华,孙帅.日本教师研修制度特点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
[4]李祥兆.教师“研课”
在日本[J].上海教育,2005(23).
[5]钟启泉.当代日本授业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6]Fernandez,.Lessonstudy:AJapaneseapproaprovieadlearning[M]Mahwah,NewJerse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转引自:薛宝嫦.透过课例研究协助教师发展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专业博士论文,2007:10.
[7]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一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1.
[8]陈桂生.“集体备课”
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9]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J].全球教育展望,2005(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