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很可惜,在各种研究中至今对此少有提及。
如果让现在的年轻人分析历史,多半认为,既然“**”
结束,高等教育开始通过考试招生,那么中小学各种考试的恢复自然水到渠成。
宏大的历史叙事固然可以这样言说,真实的演变过程却绝对没有如此简单。
实际上,从高考的恢复到中小学各种常规考试的恢复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大约有将近两年。
邓小平恢复高考时,“**”
余威犹在,毛主席关于教育尤其是考试的批评言犹在耳且地位至高无上,有几个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因此,名正言顺地恢复各级考试在那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非具大魄力大智慧者不敢为,非位高权重者不能为。
在恢复中小学正常考试制度这件事情上,仍然是这位世纪伟人高屋建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1978年4月22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的意见时,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办法,并且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来。
对于没有考好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努力,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7]须知,直至此时,有关“真理标准的讨论”
尚未到来,“三中全会”
亦未召开,“两个凡是”
[8]仍然紧箍咒般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这一重要讲话之后,全国各地才陆续正式恢复了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升学毕业考试。
比如,上海市于1979年9月,率先正式恢复初、高中招生考试制度,[9]全国其他地区也陆续跟进。
中小学的各种考试得以“正名”
,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终于名正言顺走上正轨。
根据北京市教委一位领导(ZW,2009)回忆,“其实,一些地区和学校在高考恢复之后已经自动地在中小学开始进行各种考试,因为大家都觉得应该如此,都拥护。”
但这毕竟是民间的自发式行为,不是正式的制度建设。
中小学“理直气壮”
地恢复考试,实际上就是在邓小平讲话之后,比高考的恢复整整晚了两年。
迄今,谈到邓小平对教育的贡献,都会提到恢复高考,殊不知,邓小平在恢复中小学考试方面,同样功德无量造福全民。
如果没有上述讲话,中小学教学秩序的恢复必然蹉跎延误,高考所孜孜以求的选拔人才的目的将难以获得坚实的基础。
考试之于教学,之于学校教育,就如同质量检验之于生产,之于工业,没有考试,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无从保证的,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由是,邓小平堪称尊重教育规律的楷模。
可惜较少看到相关评价,甚至似乎已经为人们所淡忘。
二、权力来源与滥觞
从学理上说,考试是教学的衍生物——没有教学,就不需要考试;反过来也是一样,没有考试,教学就谈不上质量和水平。
当然,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独立性是相当强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与相关的教学分离,既可以彼时教,彼时考,也可以彼时教,此时考;既可以彼处教,彼处考,也可以彼处教,此处考,考试的组织和进行可以是一项独立性相当强的任务。
基础教育阶段的各种考试原则上均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但具体到命题、阅卷等纷繁复杂的操作,则必须有专门队伍承担。
很简单,中小学的各种考试年复一年地周期性发生,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投入到这项事务之中。
十分合乎情理地,在很长时期内,中小学的各种考试在全国便由各地、各级教研室承担起来,这当然是责任,同时也是权力。
考试是教研室威信的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
那样的非常年月,学生、教师、家长,没有不希望得到好的考试成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