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字号的还有与三级教研制度并列存在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并且一般也是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县(市),这些年来许多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
虽然大家都有一个“研”
字,但此“研”
非彼“研”
,其实大不相同,有点像民航局与航天局,虽然都有一个“航”
字,都与头顶的天空打交道,可是工作范围楚河汉界互不干扰,民航局操心的是客运、货运,航天局琢磨的是登月、建太空站,相通之处肯定有的,但定位不同,使命也就不同。
若进一步考察,会发现教研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大有门道:目前许多地方的教研室不仅已经与教科所并列在同一牌子之下,在人员上也有“混编”
趋势。
是不是该为此称颂?值得思考。
1.唇枪舌剑
至迟在世纪之交,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有关教研与科研关系的争论已经浮出水面。
虽然不能说是剑拔弩张,但双方观点中冲突的激烈程度显而易见。
一方强调的是二者各自的特殊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高等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室,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在中、小学校和部分小学,按学科分别设置教学研究组,简称教研组,教研组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法,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等;在省、地、县三级教育系统设有教学研究室,主要负责本地区一部分教学管理,以及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建立专门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机构,其中一些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与省级教学研究机构为一套人员、两块牌子。
这类机构除了开展教研工作以外,还要开展以面向本地区为主的应用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
可见,我国的教研机构和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一直是并存的、工作各有侧重的两套机构。”
[18]
另一方则认为二者之间的界限似无必要:
“自从1981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筹)成立起,‘教研’和‘科研’开始各自划定领域,分道扬镳。
‘教研’的根本任务,由其发端可见,主要是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编写教参和指导具体教学等几项具体内容。
随着教师合格学历比例的逐年增大和教师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研’的内容也不断提高和加深,逐渐衍生出教师基本功大赛、考试命题、教学视导(个别视导、集体视导等)、教学评优等新的形式。
同时区县和学校两级教研组织也不断充实和规范化(比如规定每100名教师须配备若干名教研员等),原由市教研部门承担的一部分任务,逐渐下移到区县和学校的教研室,市教研部门成为一个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机构’,对区县的教研室实施业务指导。
同时,市教研部门还拥有把‘所了解的教学情况和研究的问题,及时向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并认真贯彻领导指示与要求’的职能。
‘教研’由此走上了一条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背景的指标坚硬的路子,尤其是当考试日益成为教学的指挥棒的时候,‘教研’正是这条本已十分坚硬的指挥棒中的硬核。”
[19]
来而不往非礼也,教研一方守土有责,当然做出辩解:
“时至今日,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大家已经习惯地使用‘教研’一词,其含义应当是对教研机构、教研工作和教研人员的泛称。
如果一定要区分‘教研’与‘科研’的话,至少历史上形成的工作机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专业人员队伍构成的不同,别无他意。
无须也无法对此二者比短长、论高低。”
[20]
各有说辞,似乎也各有道理。
事实上,这是一个值得在更广泛领域,在更深刻层次上充分探讨的问题。
而且,这种争论颇有“急迫”
色彩。
在一本关于教研室的专著中,有这样的内容:“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学科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
各级教研室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并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