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图1-2成人脊柱模式图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是由脊椎骨叠加而成的,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
成人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这些弯曲的形成对保持身体平衡、缓冲对大脑的震**有利。
随着动作的发展,逐渐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
新生儿的脊柱较平直,只有最下方的骶部有弯曲;3个月左右会抬头,逐渐形成颈前曲;6个月左右能坐,形成胸后曲;1岁左右开始站立行走,形成腰前曲,以维持行走时身体的平衡。
婴幼儿时期,脊椎的生理性弯曲虽已出现,但未完全固定,一般在18~25岁,才能完全固定。
(二)肌肉
1.肌肉容易疲劳
新生儿肌肉的重量仅占体重的15,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上升,5岁时其比例达13左右,而到青春发育期其比例近12。
学前儿童肌肉中所含的水分较多,蛋白质、糖和无机盐较成人少,因此,肌肉柔嫩,收缩力较差,力量小,易疲劳。
但由于幼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恢复较快;年龄越小的孩子,这些特点越是明显。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婴幼儿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力较强,3~4岁时上、下肢的活动已比较协调,但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5~6岁时才能初步做些精细的动作,比如,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条直线却很费劲儿,这与不同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节和韧带
1.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
图1-3关节模式图
学前儿童的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肘关节、髋关节尤为如此,脱臼时常伴有关节囊撕裂及韧带损伤,甚至失去运动功能。
学前儿童的肘关节较松,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有可能造成“牵拉肘”
。
发生“牵拉肘”
,常常是大人领着孩子上楼梯、过马路或给孩子穿脱衣服时用力过度,牵拉了他们的手臂所造成的。
2.足部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图1-4正常足和扁平足
足弓的作用在于缓冲行走时身体所产生的震**,因其韧带肌腱富于弹性;另外,足弓还可以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维持足弓的条件在于足骨发育正常,韧带及足底肌肉有一定的强度和力量。
学前儿童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重过多,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别是肥胖儿更易出现扁平足。
但是,如果缺乏运动,脚底的肌肉、韧带得不到锻炼,也会不结实。
因此,要进行适度的锻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