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十五、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banner"
>
幼儿在幼儿园一般有三种进食行为:吃饭、喝水、吃水果。
虽然每次进食的时间不长,却承载了幼儿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主渠道。
所以,家长和教师正确了解幼儿在园的吃饭情况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不爱吃饭的当当
当当是个活泼、聪明的小男孩,在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上课能遵守纪律,认真学知识,自理能力也很好,唯独每天的午餐表现很不好,不管吃什么菜,他都不感兴趣,其他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他却干坐着,一口也不吃。
在家的情况也是如此,需要家长哄骗才勉强吃几口。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当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但是有点挑食、厌食。
现在幼儿出现挑食、厌食的现象很普遍。
其实,幼儿出现厌食、挑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疾病所致,绝大部分是受家长的态度、喂养方式、家长自身的饮食习惯、家庭结构以及饮食环境等条件的影响,最终导致幼儿养成了不好的饮食习惯。
那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可能导致幼儿在园不积极进食的心理原因。
1.幼儿在园不积极进食的四种心理
(1)入园焦虑还没有完全解除。
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太熟悉,很容易产生焦虑,这种入园焦虑不仅表现在早上起床后不愿意上幼儿园,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有的幼儿虽然跟妈妈说“再见”
的时候不哭了,但是在进食和午睡时,还是会出现焦虑情绪,致使幼儿不能好好吃饭,这说明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环境还需要进一步适应。
(2)对幼儿园的进食方式不熟悉。
许多幼儿在家里已经养成了某种进餐模式,所以刚上幼儿园时,幼儿对幼儿园进食统一时间、地点、餐具和吃法等方式不熟悉,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且幼儿园是整顿整顿地吃饭,不像在家里随时都提供零食,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有的家长则把食物作为体现母爱和父爱的唯一内容,总怕孩子饿着,于是零食不断。
更关键的是,在幼儿园吃饭少了陪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因而一到吃饭的时候,幼儿就想家,吃饭也就不积极了。
(3)对食物产生不良联想。
两三岁的幼儿开始有了想象力,他们常常把想象出来的事物当成真实的事物,结果自己吓着自己。
例如,有个小朋友在家里吃肉,在幼儿园却不吃肉,跟他交流后才知道,妈妈做的肉是肉末和肉丁,幼儿园做的是肉丝,看起来像小虫,所以他害怕“吃小虫”
。
(4)对教师的要求不适应。
由于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在吃饭的时候,有些幼儿吃得慢、吃得少甚至吃得桌上、地上、身上都是饭,教师在一旁看得着急,于是要求幼儿吃快点、吃多点、吃干净点,娇嫩的幼儿接受不了,也会对进食产生消极情绪。
2.如何让幼儿好好吃饭
进餐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所以,幼儿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吃饭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幼儿在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1)营造良好的吃饭氛围。
孩子吃饭时,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倍加关心爱护,不要板起面孔监督孩子,要亲近孩子。
有些孩子不吃饭或吃得少,可能是因为身体不适而胃口不好,教师不要批评指责,而应问清原因并适当安慰。
在吃饭时千万不要训斥孩子,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都要等到饭后去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