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且更麻烦的是,这种主观偏见有时还会影响到下一位作逸事记录的教师。
如此一来,儿童的行为被误读,教师针对逸事记录所得到的信息也失去了应有之义。
所以,必须在这里提出这一点,并希望使用该法进行观察研究的研究者务必引起重视。
(三)逸事记录法的运用实例
有研究者想研究儿童的想象行为,所以他用了逸事记录法,对儿童的想象行为作了观察记录。
以下是他作的关于想象行为的逸事记录片段[13]。
夏日的一个下午,小蝉在窗外“知——了,知——了”
地叫着,4岁的小贝贝倚着窗观望,只见他一会儿倒耳,一会儿点头,一会儿自言自语……在一旁的妈妈关注了这一切,轻轻地问贝贝:“你听见了什么?说说看,和妈妈听到的相同吗?”
贝贝:“我听见小蝉在唱歌呢!
您听到了吗?”
妈妈:“听到了!
真的在唱歌!
贝贝,你听见唱歌的蝉多吗?”
贝贝:“多哩,它们在练小合唱。”
妈妈:“它们有老师在教唱么?”
贝贝停顿了一会儿,仔细地听了听,会心地点头叫道:“有的,有的,我真听到有老师在教小蝉唱歌呢!”
母子就这样听着,谈着,想着。
在妈妈的陪伴下,贝贝“听”
出了更多令他惊喜不已的情节:“一只胆小的蝉挨了老师的批评,因为它唱歌的声音太小了。”
“一只小蝉独唱表演很好,老师表扬了它。”
“两只小蝉在吵嘴,真丢人!”
从这段逸事记录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贝贝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如果想要探索一下为什么贝贝有这么好的想象力,也许通过本段材料的分析,我们很可能把原因归结为他有一个善于引导、善于教育的好妈妈。
同时,妈妈跟贝贝的互动也会被视为成功的育儿经验,被研究者重视并推广。
逸事记录法的价值也因此体现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