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对回答不作任何评价。
研究者要对所提问题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如果被访者对问题会意错误,研究者可以在不给予暗示的前提下,重复问题或者作出进一步解释。
尤其是涉及不同观点或者是有争议的话题时,无论研究者是否赞同,都不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能作出中性的反应,如“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继续说”
等。
(2)保持被访者的访谈兴趣。
被访者的合作是访谈成功的重要前提。
当谈话双方的气氛趋于紧张,研究者可以暂时转换一个被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来缓和紧张气氛。
如果被访者厌倦回答问题,或者情绪低落,此时研究者可以暂停访谈,稍作休息。
待被访者情绪稳定后继续访谈。
(二)倾听
在访谈中,倾听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为研究者只有通过倾听被访者的回答,才能切实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尽管倾听更多是一种无声的形式,但忽视了这一环节,研究者就会难以把握访谈进程,因为倾听决定了回应的方式、内容。
1.不要轻易打断被访者的谈话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
一般来说,被访者说话时都有自己的逻辑,虽然某些时候研究者可能认为被访者的谈话偏离主题,但被访者的表述一定有自己的目的,认为有必要说出来。
研究者一定要耐心倾听,不要有丝毫厌烦情绪,不仅要注意被访者所说的具体内容,而且要结合被访者的身份特征,来思考他这样说的目的和愿望是什么。
2.把握沉默时机
在访谈中,经常会出现被访者因为不好意思、有意拒绝回答、建设性地思考问题等而导致沉默现象的发生。
如果谈话双方已经建立起良好的氛围,谈话也一直很顺利,而此时被访者在某一问题上突然沉默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组织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
此时,很多研究者可能会焦虑地认为是自己提问不恰当而导致被访者的沉默,往往会为了打破僵局而立刻主动发话,来缓解内心的焦虑。
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打断被访者的思路,失去深入了解谈话内容的机会。
因此,研究者首先要提高自己容忍沉默的能力。
当然,某些时候研究者无法确定被访者长时间保持沉默的原因,此时可以试探性地用温和、友好的语气询问对方:“请问您在想什么呢?”
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对方当前的心理。
要做到上述内容,研究者就要对自己提问有充分的认识,对当时的访谈情境有一定的判断。
总之,当被访者沉默时,研究者不要立刻发话来打破沉默,要先判断被访者沉默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回应。
3.有感情的倾听
人的情感很容易产生共鸣。
一般来说,如果研究者没有相应的情感表露,被访者也不会轻易表露出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