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两个月前,当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在网络上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强烈的义愤和声讨。
因为受害的是一只猫,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可以援引保护,所以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网络上展开了空前的寻找,在六天时间中,他们从茫茫人海里锁定了踩猫者、视频的拍摄人和被怀疑的幕后策划者。
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这三位当事人始终没有在媒体上公开露过面。
一只猫死去了,但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所有的猜测远没有停止。
四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
的发生地并且见到了三位当事人,我们试图通过采访来接近“虐猫事件”
的真相。
2.推进叙事
在节目中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推进事件的叙述,从而使调查者和观众随着节目的深入而不断接近事实的真相。
比如,《新闻调查·“非典”
突袭人民医院》一开始就设置了几个悬念——为什么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就陆续倒下200多人,其中医护人员就多达90多人?短暂的时间里人民医院内部究竟发生过什么?人民医院究竟还有多少未解之谜?而这一连串的悬念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使报道紧张紧凑、耐人寻味。
再如,《新闻调查·双城的创伤》亦是通过记者的设疑将调查引向深入,使之发人深省——是什么导致数名十三四岁的少年选择服毒的极端方式?获救的孩子为什么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他们为什么始终解不开心结?悬念作为一种契合受众心理的叙述方式,在越来越多的调查性报道中被强调出来。
3.激**感
揭开悬念,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不但能够为观众拨开迷雾,而且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中,黄孟营村支书对村中疾病频发表示“真是没办法,不再讲了,就不讲这个事了,也习惯了”
的时候,记者长江一连问了“习惯了什么?习惯污染了?习惯得癌了?习惯死亡了?”
四个递进式的追问,使村支书的无奈与村中的悲凉气氛跃然于屏幕之上,从而令观众心中产生共鸣。
节目的最后,用滚动字幕的方式列出该村近年的死亡名单,深深地撞击着广大观众的心灵,呼应了前面的提问与无奈。
(二)细节叙事
细节具有形象的概括力。
电视深度报道相对其他媒体同类报道而言,一个很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生动细节的现场展示,增强报道的冲击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可视性。
细节可以以小见大,揭示本质,从具体细微的场景入手,再拓展到重要话题。
有时,一两秒钟画面的说服力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解说。
经验丰富的记者往往善于通过细节的精彩描述和展示,迅速抓住电视观众的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所谓细节,主要是指社会情景、事件发展、人物性格和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
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细节主要运用于以下一些场合:
1.深化主题
主题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是深度报道立意的核心。
编导要充分开掘细节的造型和表意力量,善于通过具有揭示作用的细节深化主题。
1998年9月,《新闻调查》曾播出一期后来成为一种调查范例的节目:《透视运城渗灌工程》。
专家在对它的评价中这样写道:“它以调查为本,用画面揭秘,展示翔实、细节化的证据。”
许多收看过的观众难以忘记:记者王利芬在采访中敏锐地发现了渗灌井后面的秘密,她跳上井台,费力地拔出插在农田里的水管,观众一目了然地看见了什么叫作“造假”
——这节水管就像一节木桩一样插在地上,下面没有半点水的影子。
就是这短短的几幅电视画面构成的典型细节,使当地大搞虚假渗灌工程的事实昭然若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