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问题,栏目运作则是在解决“如何做,怎么做”
。
栏目运作的过程就是栏目定位被实现的过程。
一般来说,电视栏目的运行机制有以下三种:
①编导核心制:从国内栏目运作情况来看,编导核心制最为普遍。
很多栏目制片人实际上是挂名的。
编导拿着经费操办节目,不同的编导办的节目可能差异很大,制片人大多控制不了编导,几个个性强的编导容易造成栏目散乱。
②制片人核心制:制片人是核心,集节目权、人事权与经费使用权于一身,控制整个栏目的版式、节目的形态,对节目的生产和管理有更大的控制能力。
而各个编导作为他的部下应体现制片人的意图。
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为例,这个部门实行两级制片人制,即总制片人(部主任、副主任)和栏目制片人(组长、副组长)。
制片人核心制是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总制片人负责各栏目的总体把握,各栏目制片人则对本栏目风格、节目质量和人员管理负责,有相对的人员、经费、设备的支配权。
制片人核心制给予制片人以充分的节目运作权,使栏目管理者——制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创作个性也得以充分体现,栏目的风格也因此更加鲜明和突出。
③主持人核心制:它的优势是以主持人为核心,大量的制片人、编导、策划队伍为其服务,主持人在前台打形象,运用主持人的知名度抢夺市场,赚得利润。
主持人核心制是一种趋势。
例如《锵锵三人行》在实际操作中,所有工作由窦文涛一人定夺,他身兼策划、记者、编辑、主持几大职能,是典型的主持人核心制。
孙玉胜指出:“十年的实践,我越来越相信:电视就是一个制片人媒体。
这不是由名称,而是由制片人的功能决定的。”
他还对制片人的工作内容做出详细说明:
一个制片人对栏目的控制和管理,远比行政机构一个处长或者报社一个部门主任的管理复杂得多,因为电视栏目和节目的生产有许多工业化的特点,环节多而复杂。
第一,迫于播出的压力,制片人首先必须确保产品,也就是栏目和节目的质量,其中包括导向是否正确、选题是否准确、采访是否到位、编辑技巧是否娴熟、表达方式是否符合电视规律和观众的需求、产品指标是否达到诸多的视音频技术指标等。
每个环节都决定着栏目的质量,制片人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优良率。
第二,制片人必须执行生产的标准化。
如栏目的定位、风格、形态、时长等,必须是统一的、标准化的,这是此栏目区别于彼栏目的重要特征,现实中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
其实,一个栏目的选题方向、切入角度、叙述方式和叙事节奏等诸多因素都应有自己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同时也是栏目中每一个生产者进入操作时需要了解并共守的准则。
第三,制片人必须坚持均衡生产,控制节目的批量和规模,否则就会造成停播或者浪费。
从传播的效果看,电视节目的生产要有计划性、季节性和适宜性。
什么时间、什么形势下播出什么样的节目,这些都是生产均衡的重要因素。
第四,制片人必须考虑如何对节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对节目经费进行有效控制,什么节目多投入,什么节目少投入。
当然此前还应对经费投入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投入多的节目要对栏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达到什么样的播出效果,这些预期是经费分配的依据和理由,否则将影响节目的批量和均衡。
第五,制片人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前卫意识,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栏目的经验,有效判断栏目新的卖点和播出效益的增长点,不断调整、改革,从而使栏目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第六,制片人必须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唯才是举、用其所长,让优秀分子加盟其中,淘汰滥竽充数者,保证一个良性竞争的内部环境。
[5]
(六)栏目选题
栏目选题的确切定位有助于栏目宗旨的阐述。
做一个节目可以单独考虑选题,做一档栏目,则要批量地考虑选题,如果不是有规模地、大批量地往外推出,就难以避免“断炊”
的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