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各电视媒体也将现场直播报道作为新闻大战中的有力武器,并不断推进直播报道的常规化进程。
(一)报道题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从早期电视直播节目的题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重大的、有影响的政治事件,如国庆大典、党代会、“两会”
、香港和澳门回归等;另一类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重大工程或项目,如三峡截流、神舟系列发射等。
200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题材开始向众多领域延伸拓展,题材渐渐从重大事件走向普通生活,例如“北京老山汉墓考古挖掘”
“钱塘江大潮”
等事件引起人们关注,“非典”
、雪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被迅速及时地纳入到直播视野,既探索和积累了现场直播的经验,也大大地推动了信息公开化,充分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
(二)报道过程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传统的现场直播往往是对新闻事件的被动记录,只是单纯地把现场情况反映给观众,很少有深入的报道或分析。
现今,报道者开始主动地介入新闻事件,通过现场报道、现场解说、背景介绍、演播室访谈、专题片等多种手段对整个直播活动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并将分析思考融入其中,让观众不仅能够看到画面,还能够看到画面背后深层的东西,同时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例如,2009年凤凰卫视资讯台以“国庆60周年特别节目”
为题,对国庆阅兵大典进行了大型直播,同时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美洲台分时段与资讯台并机直播。
直播设立了5个演播室,5位主持人,2名评论员,5位前方记者,2位特邀嘉宾,对整个阅兵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分析。
通过多演播室、多主持人、多嘉宾的多角度、多维度直播方式,立体呈现了国庆阅兵大典这一新闻事件,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背后新闻的需求。
(三)报道手段从传统走向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报道理念的更新,电视新闻界探索了很多直播报道的手段并不断突破创新。
除了演播室、背景报道、现场记者报道等传统形式外,SNG手段也已经被广泛运用,不少直播节目还运用了颇具特色的报道手段。
例如,在2000年“钱塘江大潮”
直播中,不仅铺设了地面移动轨,在水面安放了无人值守的固定机位,而且还动用专用直升机全程跟踪拍摄。
在2001年“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探秘”
直播中,用机器人进行水下拍摄,使观众收看到大量独特的画面和视角。
在2012年“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I号沉船”
水下考古特别直播中,央视不仅运用了传统的直播技术,还首次动用无人航拍机,准备了水上、水下、空中共11路摄像机,进行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三维直播拍摄,运用前沿的创新技术与设备完成了一次我国水下考古直播的巅峰之作,也为观众呈现了大量独特的画面和视角。
(四)报道形式从临时走向常态化
早期的现场直播报道主要是一些临时性的重大事件,因而直播频率极低。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传播平台的拓展,直播报道表现出两大特征:第一,直播在形式上不再是特殊的节目形态,而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题材,是一种普遍化的新闻报道手段;第二,直播报道不再是中央电视台的专利,中央电视台虽然依然延续其某些领域(比如党代会、“两会”
等时政题材)直播的垄断权,其新闻频道创办的初衷之一就是直播的常态化。
与此同时,地方电视媒体也纷纷将直播作为报道日常新闻的手段,既有对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也通过直播对日常生活进行持续和深入的关注。
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亦逐步实现直播常态化,北京电视台的《直播北京》、黑龙江卫视的《第一现场》、江苏城市频道的《零距离》等,均将SNG运用到节目过程中。
四、现场直播报道的特性
现场直播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特性与优势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现场感
新闻现场是直播报道的支点,没有现场就不可能进行直播。
现场既是新闻发生和新闻采集的地点,又是观众目光关注的焦点,因此,现场应该是整个报道的着力点,占据报道的首要位置,形成报道系统的主干。
在实际报道中,现场往往不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包含了与新闻事件和报道主题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地点,通过多点呼应表现主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