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的特殊性
banner"
>
一、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要求
3~6岁的儿童,知识经验贫乏,语言与思维尚处在较低级的水平。
供幼儿欣赏、阅读的科学文艺作品必须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出发,创作和选择他们能接受又有一定超前性的作品。
做到这样的要求,在作品的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都需要遵循内容浅显、准确而生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幼儿科学文艺作品的题材
题材的选择要从幼儿实际出发,要接近幼儿的生活。
选择他们平时可以接触到的而又不太明白的事情为题材,从而使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产生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进一步探索问题。
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幼儿身边的事物讲起,但又不局限于它,要由此不断引申,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如《大热天》(原载《小朋友》杂志),描绘了幼儿所熟悉的动物在大热天的表现,介绍了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这些动物是幼儿很熟悉的,有些现象他们也看见过,但经作者一归纳、一集中,就能使幼儿发现在这些常见的事物里,也有可以学习的知识。
在幼儿科学文艺作品中,常见以下方面的题材内容。
1.动植物的一般常识
这是幼儿科学文艺作品最常见的内容。
在我国著名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中,让小蝌蚪一次次找错妈妈的生动活泼的过程中,让幼儿认识鱼、乌龟、鹅、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演变成青蛙的过程。
在科学童话中有几个是以动物的“尾巴”
形状、功能不同为主题的,如《谁丢了尾巴》(鲁克)、《尾巴》(比安基),都是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安全的需要,长出形状、长短、颜色、软硬不同的尾巴。
在《这是谁的脚》(比安基)中,作者对几种动物的脚作了具体、细致的区分。
如灰鹤的腿“很长,每只脚有三个大的脚趾头”
,鼹鼠的脚则是“短短的,毛茸茸的,脚指头上生有不尖的爪子,粗糙的脚掌向外翻着”
等。
这些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细致的观察,给小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动物知识,同时也教小读者学会观察、比较和思考。
《松竹梅》(望安)描写了在冰雪寒风中,“小梅”
依然绽开了红红的花瓣,“小松”
努力伸着轻轻的枝条,“小竹”
努力张着嫩绿的叶子,向幼儿介绍了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
2.自然现象方面的常识
幼儿对周围世界中的日月星辰、风花雪月的变化充满好奇心,喜欢涉及这方面内容的作品。
如《太阳跳下来》(杨楠)的童话,用拟人手法把太阳说成是一个活泼可爱又顽皮的孩子,他从天上跳到河里去玩,弄烫了河水,鱼儿赶快逃走;他又坐在草地上休息,花草树木都给烫焦了;他去公园里找小朋友跳舞,热得小朋友汗水流个不停;住在很远很远地方的小朋友打来电话说:太阳不在天上,离我们这么远,我们要冷死了。
后来,太阳回到天上,不下来了。
这个童话让孩子们知道了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太阳是球形的,会发光、发热,还了解了太阳和人及万物的关系。
又如《雪花》(望安):“雪花,雪花,你有几个小花瓣?我用手心接住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
咦,刚数完,雪花怎么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
[3]这首小诗,既描述了雪花的特点,又形象含蓄地写出雪花遇热融化的自然现象,激发孩子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3.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
通过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孩子有一些粗浅的经验,但对有些常见的事物也是似懂非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