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四节幼儿文学的创作要求
banner"
>
一、幼儿心理特点与幼儿文学的创作
3~6岁的幼儿刚刚掌握语言,词汇不丰富,不能理解复杂的句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较低,抽象逻辑思维至6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一)感知觉
文字性的作品是由家长或教师讲述、朗诵,幼儿聆听。
受听觉水平的制约,幼儿难以理解过于书面化的词句,会影响对作品的感受。
作品的内容适于多着墨于外部形象的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大段的独白不适于幼儿文学作品。
幼儿运用视觉器官感知作品插图时,明显表现出感知的选择性和目的性。
他们感知的特点常常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形象的外部特征。
幼儿空间知觉发展水平较低,深度视觉尚未发展,为他们创作图画读物或插图时,背景要简单,避免重叠现象。
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迟,还不能掌握“月”
“年”
“年代”
的概念,在作品中最好用“从前”
“很久以前”
等笼统的时间词汇。
(二)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和个人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夸张、有变化的刺激物及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为适应幼儿特点,幼儿文学读物的篇幅不宜过长;作品的开头不仅要生动,而且要尽量简短,尽快展开情节;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有趣,对幼儿有吸引力。
(三)记忆
幼儿无意记忆占优势,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多是无意记忆的结果,且形象记忆优于词语记忆。
幼儿无意记忆的效果依赖于客观事物的性质,识记对象直观、形象、具体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激起幼儿的情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因此,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有悬念的故事、富于幻想的童话、语言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诗歌等有利于幼儿记忆。
幼儿后期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可以回忆已有的经验和复述学过的文学作品。
(四)思维
幼儿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颜色、性状、声音等生动形象来思维。
幼儿思维过程中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能够掌握代表实物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抽象逻辑思维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但概括能力还较低。
为幼儿创作时,在题材方面,需要选择他们熟悉的事、熟悉的人为主要内容。
在情节方面,要注意他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是从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逐渐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的评价的特点,作品情节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要慢慢发展。
(五)想象
在幼儿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属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
这一水平的想象无预定目的,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有时分不清想象与现实;幼儿想象的过程常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大多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进行,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还很低;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的过程。
为幼儿创作时,幻想、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手法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