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引言
banner"
>
本“引言”
概括介绍了我国儿童读物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的沿革。
19世纪以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只有两类可供儿童阅读的读物,在此仅做简略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理论研究。
以下分20世纪20年代至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70年代中期至21世纪以后三个时期,介绍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历程。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文学的熏陶,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精神生活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在婴幼儿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幼儿间接知识的主要来源,而且在学习日常生活与社会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想象力、提高思维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均能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一、19世纪以前我国的儿童读物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字记载的文明古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们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值得认真批判继承的艺术传统。
在19世纪以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可供儿童阅读的读物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属人类的精神产物,大致有以下几种。
(1)神话、传说。
这是最原始的人民口头创作形式,内容丰富,因年代久远,许多精彩作品都已失传,只有一些零星片断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书中。
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尽管只是零星片断,但仍能反映出古代人民欲征服自然的奇妙幻想,激发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十分适合儿童的欣赏口味和教育的需要,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2)民间故事与民间童话。
随着神话、传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带有幻想成分的民间故事和民间童话,被记录下来经过加工的作品数量也极其可观,如《桃花源记》《画中人》《叶限》等。
在《聊斋志异》中,就有许多素材来自民间故事。
(3)寓言、歌谣、谜语。
这些体裁均为古老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它们不仅直接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作品,而且为作者改写和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传统等,都对儿童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类是古代传统的儿童读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留下了不少专为儿童写的有关自然、社会知识的读物,“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最著名的蒙学读本。
(1)《三字经》。
相传是宋朝王应麟所编。
它以三字句形式向儿童介绍天地自然知识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作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它的内容广泛,文字精练,号称封建时代的“小百科全书”
。
在整部《三字经》中,穿插着不少宜于儿童接受的历史传说和故事,但也有些内容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伦理道德,对于现代儿童只能被批判地吸收与使用。
(2)《百家姓》。
著者佚名,相传宋初钱唐老儒所作,共一卷,472字,四言押韵,供儿童识字之用,自宋至明清流传极广。
(3)《千字文》。
今传本为南朝梁周兴撰,全书1000字,四言押韵。
内容含天文地理、历史、饮食起居、为人处世、务农、园林等,自宋至明清流传极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