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届经过改制后的金鸡奖,让许多想看笑话的人都大失所望。
他们没看到自己想看的事情,却又看到了不少自己不想看的变化。
最关键的是,金鸡颁奖典礼过后,无论是网上的讨论,还是纸媒等官方的媒体,都...
鄂尔多斯的风,是带着沙粒的呼吸。
它从库布齐沙漠深处涌来,掠过干裂的盐碱地,卷起枯黄的骆驼刺,在空旷无垠的草原上低吼着一首无人应答的歌。
曹阳站在牧民巴特尔家的蒙古包前,脚下的土地硬得像铁板,踩下去连一丝松动都没有。
三年未雨,草根枯死,牛羊瘦成骨架,牧民们眼里的光也一寸寸熄了。
“就是这把筝。”
巴特尔掀开毡毯,露出一架蒙尘的木器。
那是一架十二弦蒙古筝,形制古拙,通体漆黑如墨,唯有尾部一抹暗红纹路,似血痕凝固千年。
筝首雕作狼头,双目嵌着两颗褪色的绿松石,仿佛仍盯着远方战场。
最触目的是尾端那行刻字??**“若有人能让它流泪,草原就会下雨。”
**
林小川蹲下身,轻轻拂去灰尘,指尖刚触到琴面,忽觉一阵微颤,像是某种沉睡的心跳透过木质传来。
他抬头看向曹阳:“这不是普通的共鸣反应……它的内部结构有液体残留痕迹。”
苏晓雯已打开便携式红外扫描仪。
图像显示,筝体内有一条细密管道贯穿龙骨,连接至尾部一个小巧的封闭腔室,内壁附着微量结晶状物质。
“可能是树脂混合动物泪腺提取物,”
她低声说,“唐代《乐书要录》提过一种‘悲音引’,以战马临终之泪与百年老桐合制,声出则天地同悲。”
马志远翻着手中的资料:“西征时期,蒙古军队确曾带回大量西域工匠和乐器。
有些传说讲,成吉思汗下令打造‘泣天筝’,只为记录那些死在异乡的勇士名字。”
曹阳没说话。
他只是缓缓跪坐下来,将手贴在筝身上,闭眼静听。
风穿过蒙古包缝隙,发出呜咽般的哨音。
那一刻,他听见了??不是声音,而是记忆。
一个披甲将军跪在雪原上,怀里抱着断裂的筝,对着苍天嘶吼;一群女人围坐在火堆旁,用指甲刮奏最低的一根弦,每一下都像在呼唤失踪的丈夫;还有孩子,在母亲怀中听着那哀婉旋律入睡,梦里全是绿色草原与奔腾河水……
“它真的在等雨。”
曹阳睁开眼,声音很轻,“但它更想说的是:别忘了我们。”
当晚,他们在巴特尔家搭起临时工作站。
陈默也赶来了,带着国家非遗中心最新配发的量子声波捕捉阵列。
设备刚启动,就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的振动信号,频率集中在178赫兹左右,带有明显断续节奏,宛如哭泣。
“这不是自然共振。”
陈默盯着屏幕,“这段波形……符合人类悲伤时的心跳节律。”
“也就是说,”
林小川喃喃,“这把筝,曾经被无数人抱着哭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