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为在每一个清晨,你仍能看到:
菜市场里,卖豆腐的大妈悄悄在秤盘下压一张写满证词的纸条;
地铁站旁,小学生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信言心”
三字,被人擦去后,第二天又出现;
深夜的巷口,流浪歌手抱着吉他低声吟唱一首没人听过的新歌,歌词是《饥年录》里的句子,旋律却是童谣。
语言死了吗?没有。
它只是换了方式活着。
而在南云村,林氏寡妇终于走出破屋。
她拄着拐杖,走到自家田头,拔掉那块写着“荒地勿耕”
的木牌,种下第一株稻苗。
邻居问她不怕吗?她摇头,只说了一句:
“阿禾说,现在可以说话了。”
这一日,少年再度召集言台学子,命他们将最新收集的证言编纂成册,命名为《还声录》。
不同于《缄口纪实录》尚存克制,《还声录》毫无保留:收录了三百位亲历者后代的口述、五十二封未曾寄出的家书、十八段濒危方言讲述的民间传说,甚至包括一段用盲文刻在桃核上的诗:
>“他们烧了我的嘴,
>却忘了火也会照亮黑夜。”
书成之日,少年亲自执笔写下序言:
>“你们可以立法禁止我说话,
>但你们无法禁止我想念。
>想念是一种声音,
>它不在唇齿之间,而在血脉之中。
>当母亲教孩子叫第一声‘娘’,
>当老人对着照片喃喃自语,
>当雨滴落在屋顶像极了当年敲门的节奏??
>那就是记忆在说话。
>而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
>历史就从未真正死去。”
他将此书印了十万册,却不公开发行,而是交由各地“真话课”
师生秘密传阅。
每人抄录一遍,再亲手交给下一个人。
有人说这太慢,不如网络快。
少年却摇头:
“慢一点好。
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手的温度,心的重量,才能真正进入灵魂。”
与此同时,盲眼青年在桃林修养半月,终恢复元气。
他提出请求:愿携青铜镜巡游天下,寻找更多“失语之地”
,唤醒沉睡之声。
少年允之,并赠予他一物??那枚刻着“听”
与“说”
的桃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